中国海洋大学在贝类生理适应与分布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1-11-02 10:45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A+A-
-分享-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董云伟课题组与美国斯坦福大学George Somero教授合作,在贝类生理适应与分布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以“An integrated, multi-level analysis of thermal effects on intertidal molluscs for understanding spe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s(潮间带贝类温度适应机制多组织水平整合分析及其与生物分布相关性)”为题,在线发表于生物学国际顶级期刊Biological Reviews。

潮间带贝类与多尺度环境温度变化的复杂关系

气候变暖会造成生物分布区向两极迁移。整合分析生物对环境的行为、生理和进化适应机制,揭示生物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及其时空格局,评估和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分布区变化已成为气候变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命题。贝类广泛分布于潮间带,是世界各地潮间带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贝类同时也是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查明气候变化的生态学效应的重要模式研究系统。董云伟课题组基于长期的研究,系统综述了潮间带贝类在行为、个体、器官、细胞、分子和基因组水平上对温度的适应机制,提出了以下新观点:潮间带贝类对温度的适应机制贯穿于从种群到分子的各组织层次;由于生活在温度更高的环境中,耐高温能力强的生物可能对气候变化更敏感;蛋白质结构、RNA结构、基因组结构和基因表达水平与生物温度适应能力紧密相关;小尺度温度变化与生物个体间的差异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这一系列结论为深入阐明生物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机制和调节能力,准确分析气候变化对生物分布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框架。

中国海洋大学廖明玲博士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董云伟教授与George Somero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海洋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资助。(通讯员:邱凯金)



编辑:迟佳

审核:孙悦琛

相关阅读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乡土廉韵,以青春行动厚植廉洁初心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09-01 09:13中国教育新闻网

山东大学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山东大学新闻网消息,8月23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新闻稿中提到,山东大学已成立低空 ...

09-01 15:22山东政事

齐鲁师范学院 “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建设落成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

09-01 16:34齐鲁师范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