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立足“青年政治”办学特色,强化学生思想引领,创新形式、多措并举开展“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在激扬青春、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奉献社会的生动实践中开启新学期新篇章。
深学细悟新思想,彰显青年政治主基调
书记第一讲,讲好第一课。开学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魏艳菊面向全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开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一课,让教育者先受教育,从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辐射传递到学生。开学以来,校党委领导班子以上率下,联系二级学院普遍开展“开学第一课”,书记校长共开讲4次,其他班子成员共计开讲13次。
专家深入讲,讲深第一课。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强,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秘书长邹学银,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教授张传鹤、邱群生、李海龙等学界、业界专家作辅导报告,带动师生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了解行业前沿知识,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教师融入讲,讲全第一课。全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召开“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实现全校586个班级全覆盖;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研讨,将二十大精神贯穿融入课堂教学。
学生自发讲,讲实第一课。各学院成立学生宣讲团,走进班级宿舍,共举办宣讲活动百余次;文化传播学院举办“非凡青年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比赛,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创新形式讲,讲活第一课。设计艺术学院举办主题设计展,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与字体组合文创设计相结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意展现新时代奋斗记忆,描绘人民幸福生活新图景。
唱响红色主旋律,传播爱国主义好声音
依托学科专业,将“第一课”课堂搬上舞台、设在剧场、走进实验室。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依托学科优势,结合专业特点,带领学生通过红色舞剧《乳娘》、现实主义题材舞剧《挑山》、舞台情景朗诵剧《红色乳娘》等创作和现场沉浸式感受,以及设计艺术学院教学实验室油彩绘染、文创设计等代入式体验,带领学生用艺术语言诠释精神谱系,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
坚守家国情怀,为“第一课”融入强国强军、使命担当、青春与梦想。组织开展“青春、信仰、传承,争做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者——部队英模事迹报告会”,邀请老党员、部队英模为学生带来“开学第一课”,共话信仰与担当,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
弘扬雷锋精神,让“第一课”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以学雷锋日为依托,组织学生投身社会治理、卫生健康、社区服务等志愿活动中。山青学子在志愿服务的广阔平台上强信念、作贡献、长才干,努力实现志愿服务内容和志愿服务人才的“双输出”。活动期间,学校“晨之曦社工协会”在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上还受邀接受了央视新闻《朝闻天下》栏目的采访。
营造学习好氛围,激发创新奋斗正能量
以学为先,掀起“求知”学习热潮。落实“学业预警与帮扶”机制,持续打造“潮汐工程”“在马学马”“考研复试指导”等学风建设品牌系列活动,邀请优秀毕业生、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学习就业经历,搭建“师生沟通—学生交流—朋辈分享”的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在开学“窗口期”尽快投入学习状态。
深学笃行,强化“求实”育人成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举办寒假社会实践“十个一”主题教育交流分享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成果展,总结实践成果、展示实践风采、交流实践体会、分享实践心得,为新学期实践活动开展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学思践悟,营造“求新”创业氛围。为了在毕业生心中种下“创新创业”的种子,学校举行了“扬帆起航‘职’等你来”主题讲座,开设“山青创新创业实验班”,积极承办2023年齐鲁科创大走廊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师资培训班,教师代表参与《创业齐鲁·乐业山东》节目录制,精心组织“挑战杯”、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加强创业类学生社团建设,提升导师团队的教学实践水平,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教学相长,优化“求真”育人环境。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上好“师德”第一课,通过专题学习、辅导员沙龙等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生态,引导全校教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筑牢育人安全堤,护航学生全面发展路
多措并举,守牢学生安全底线。新学期,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公告栏、校园广播等齐发“声”,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部署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围绕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网络信息安全以及法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强化安全意识,树牢法制观念,实现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加大校园安全排查力度,组织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学生寝室,送上新学期问候,当面了解学生需求和困难,排查大功率电器使用、电动车充电、危险物品存放等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强化引导,护航学生身心健康。新学期,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优化咨询服务,启动心理健康普查,辅导员在开学第一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强化全面预防、全程管控、全面干预的工作机制,筑牢校院班级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针对不同表现形式的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常态化、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援助,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以乐观、开朗的精神面貌投入大学生活。
家校协同,用心关爱学生发展。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常态化开展家校共育共建,新学期全面打通家校沟通平台,做好家校信息互通,提前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走访经济困难生家庭,为家长解读国家及学校相关资助政策,帮助学生解决新学期面临的实际问题,将关心与关爱前置,架起学校与家庭之间稳固的沟通桥梁。
编辑:王骄
审核:白天
在山东大学博物馆展厅里,柔和的灯光下,一片长18厘米、由4块甲片缀合而成的带刻辞的龟腹甲陈列于展柜中,其上细密的刻痕仿佛 ...
初秋季节,在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凤凰河水畔,迎来了一批可爱的“新居民”——柯尔鸭、琵琶鸭、针尾鸭、麻鸭、红头潜鸭以及优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