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总编剧来山东大学了!
发布时间:2023-04-15 09:33 来源:山东大学 A+A-
-分享-

近日,年度爆款电视剧《狂飙》总编剧朱俊懿走进山大校园,做客山东大学影视文化传播高端学术论坛“文化两创与中国影视发展”,带来“翻越一座山——一个外行编剧的心得”的专题讲座,为山东大学师生讲述《狂飙》爆红背后的故事,一起来看论坛上的精彩瞬间!

朱俊懿,著名编剧,1985年出生于山东潍坊,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代表作品:电视剧《狂飙》《八零九零》《春江英雄之秀才遇到兵》,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小说改编《永不磨灭的番号》等。

朱俊懿从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起,谈到初出茅庐又非专业出身的自己曾经熬过了长达九年的蛰伏期,撞了不少的南墙。最终,南墙被撞出一道缝,《狂飙》一飞冲天。“每一条路,都同样布满荆棘。创作是一座高山,内行在山腰,外行在山脚,但谁都不容易。”朱俊懿认为,无论创作者亦或观众,对于作品都不必仰视,再好的作品也应该“平视它”,一味崇拜只会消磨智慧的光芒,时常存疑才能理性判断一部作品真正的价值。朱俊懿坚信剧本创作“内容为王”,要有独特的个人表达。在娱乐快餐时代坚持做内容是“笨办法”,是一条少有人走的慢车道,但是“当你跑起来之后会发现,那条所谓的快车道上,塞满了堵在那里的车……像是培养一棵树,想摘到甘甜的果实,总要付出较长的时间。”

关于“文化两创”和跨文化传播的理解,朱俊懿相信本土的就是世界的。中国观众生长于本土环境中,有自己的本土素材和呈现方式。“我们有中国式的好人,有中国式的正义警察;也有中国式的恶人,有中国式的黑社会。”因此,他在剧本创作时努力避开外国的影响,“中国的暴力犯罪大多数用的是榔头、铁锨、棒槌、斧子去作恶,而非毒针或者什么高科技武器。那些刻意强化戏剧冲突、营造刺激场面的做法是空虚的。”唯有体现出坚定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在影视剧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能获得可供借鉴的典型案例。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影视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于晓风担任活动主持。来自校内外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在活动现场共同围绕电视剧《狂飙》的创作、阐释、解读和传播进行深度探讨。

山东省广播电视协会秘书长、《现代视听》杂志执行主编许翠兰指出,朱俊懿笔下的角色形象相较于以往剧作中塑造的更具烟火气;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丛新强认为,文学与影视存在内在的一致性,强调了人物塑造的关键作用;

济南大学文旅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波认为,剧作中复杂的情境设置和人物细节投射出了创作者的真诚和信念感;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授咸庆海对当下编剧苦乐自知的现状深感共鸣;

山东影视传媒集团编剧昃文江称这次讲座是编剧的“幸福时刻”,肯定了《狂飙》在规则与创作间实现的平衡;

《齐鲁晚报》记者倪自放以《狂飙》《沉默的真相》《燃烧》三部电视剧为例对比了剧作中的闪回手法;

《济南日报》记者张晓涵就中国编剧的话语权和演员对剧本的呈现表达了来自媒体和观众的感受。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分享自身的追剧体验,并就“女性角色塑造”“选角考量”“配角设计”“价值导向冲突”“二创改编”“如何弥补创作中的经验缺失”以及“我最喜爱的《狂飙》角色”等问题与朱俊懿展开探讨。朱俊懿一一解答,同时勉励在座青年学子“把功夫下在平时”。

“山东大学影视文化传播高端学术论坛”是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影视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系列活动。活动旨在践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理念,落实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同时也是立足新文科建设,在概念和行动上推动传播学与影视艺术交叉融合,创新媒介生态话语下的影视文化采取的有力举措,对山大新闻传播学科和影视传播方向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编辑:王煜玲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在这里,触摸文化的底气——探访山东大学博物馆

在山东大学博物馆展厅里,柔和的灯光下,一片长18厘米、由4块甲片缀合而成的带刻辞的龟腹甲陈列于展柜中,其上细密的刻痕仿佛 ...

10-09 14:21中国教育报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新禽添彩绿满园,生态画卷再添灵动之笔

初秋季节,在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凤凰河水畔,迎来了一批可爱的“新居民”——柯尔鸭、琵琶鸭、针尾鸭、麻鸭、红头潜鸭以及优雅 ...

10-10 10:19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大团队揭秘!9000年前的小豆长这样

一颗小小的炭化豆子能承载多少历史?让我们跟随山东大学陈雪香教授团队走进后李文化小高遗址。

10-10 15:54山大融媒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