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首届交通运输行业“交发杯”汽车维修工技能大赛实操考核在青岛黄海学院成功举行。本次大赛参赛选手涉及新区交通运输行业、汽车销售公司、汽车维修公司、新能源公司等近20家单位。青岛黄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具体承办赛事,该学院积极对接政府职能部门和汽车相关企业,车辆系组织先进师资筹备题库,拓展现有教学和实训设备,为新区广大汽车维修人员提供了一个切磋技术、交流技能的平台。
长期以来,青岛黄海学院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创新产教融合新模式,推进专创融通新路径,实施了“融入区域、根植产业、服务社会、促进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多元化、矩阵式”校企协同育人特色,促进了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紧扣海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需求,构建特色专业集群
为落实制造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全力打造世界级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衔接的智能制造教育体系,以服务海洋装备智能制造之急需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了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适应的智能制造特色专业集群。发挥专业集群对教育资源的汇聚效应,形成了以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山东省一流专业为核心,机器人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电子信息专业为支撑的专业集群间协同发展的格局。
打造多层面产教精准对接平台,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建成了由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的集产、学、研、创、服务于一体的“先进制造业教育联盟”,助推在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上的融合共赢。依托教育联盟,先后与雷沃工程机械集团、赛轮集团等6家企业联合建设山东省首批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山东省工业机器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特色实验室、山东省示范实训基地等9个省级产学研平台和青岛市船舶关重件复合制造腐蚀防护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海洋装备制造行业卓越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构建多形式产教融合教育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策略
坚持“立德树人、产教融合、能力为本、创新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校政行企多元化主体合作办学,实施 “全周期工程教育、产业需求导向、多方协同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战略,以促进产教、专创、德技三个融合为推进路径,健全生活导师、企业导师、学业导师“三导师制”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创建“企业技师进课堂、工程项目进课程、实践锻炼进车间、毕业设计进企业”的“四进制”产教融合机制和“产学研赛”四位一体专创融通体系,实现了“专业链与产业链”、“人才链与岗位链”、“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内容”的有机对接,筑牢人才培养基石。产教融合教育体系形成以来,获省部级、市厅级科技成果奖1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一流、课程思政示范、省精品课12门,校企共建共讲课程32门,与行业企业开发教学案例及项目120个。
建强“双师双能”型优秀教师队伍,激发人才培养动力
学校多措并举,打造一支由教学名师、企业专家为核心,专兼结合的协调有序、梯度合理、对接需求的高水平“双师双能”队伍,激发人才培养的不竭动力。一是实施专业带头人的“登峰工程”,二是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强基工程”,三是实施行业大师领衔的“双师工程”。教学创新团队拥有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青年人才科技创新团队2个;入选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省市级教学名师,齐鲁首席技师8人,形成了一支师德师风优良、教学理念先进、科研能力突出、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凝聚力强、富有活力的学科专业梯队。
专业集群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专业集群建设实践以来,涌现出了齐鲁首席技师苗立岐、山东省劳动模范孙靖东等“工匠”校友,13名学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家级荣誉。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1800余项,获奖数量和水平位居省内民办高校之首;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161项,授权专利144件,登记软著发表论文186篇。毕业生创办9家公司,就业率92.26%,专业对口率达73.21%,用人单位整体满意度高。
作者:周淑芳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在当代著名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6月30日,顾准铜像在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