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记忆:中石油(华东)学子探寻淄博文化
发布时间:2024-07-24 14:33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者:王骄 孙鹤鑫 A+A-
-分享-

  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为深入挖掘和学习淄博文化,探寻其独特的文化遗产,7月2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琉淄之星”实践团队来到蒲松龄故居,并通过采访蒲松龄后世子孙蒲章俊等,开启了淄博文化的探寻之旅。

  在实践活动的首站蒲松龄故居,队员们为这座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的宅院所吸引,青砖灰瓦间透露出岁月的沉淀。书房内的桌椅、书架,依旧保持着往昔的模样,仿佛还能感受到蒲松龄奋笔疾书时的气息。墙上挂着的书画作品,更是彰显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蒲松龄纪念馆志愿者讲解(摄影 孙鹤鑫)

  在蒲松龄纪念馆,队员们详细了解了蒲松龄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各种版本的《聊斋志异》,从古老的线装书到现代的精装本,从国内不同版本到海外译本,无一不证明了这部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力和深远意义。这些让队员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和感悟到《聊斋志异》的深刻寓意和文化价值。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蒲松龄,以及聊斋文化的传承情况,“琉淄之星”实践团队特意采访了蒲松龄的后世子孙蒲章俊。采访中,蒲章俊谈到,蒲松龄故居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参观,他认为这体现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同时,蒲章俊还介绍了淄博市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呼吁社会各界以更多样化的形式传承和弘扬聊斋文化。

实践队成员采访蒲章俊先生(摄影 陈新宇)

  为深度发掘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7 月22 日,“琉淄之星”实践队拜访了锦灰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耿学知,深入了解了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文化魅力,及其传承发展的历史轨迹。

  锦灰堆,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以其复杂的构图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据耿学知介绍,锦灰堆的创作过程极为繁琐,需要具备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对各种传统文化元素的精准把握。每一幅作品都融合了书法、绘画、印章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锦灰堆工艺品(摄影 孙鹤鑫)

  采访中,耿学知向队员们讲述了他与锦灰堆结缘的经历。经过多年学习研究,目前耿学知已成为绘制锦灰堆的专家,并开办培训班,免费传授锦灰堆制作技艺,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爱好者和传承人。“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锦灰堆感兴趣,我对这一非遗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耿学知说。

实践团成员采访耿学知先生(摄影 王子懿)

  蒲松龄笔下的奇幻与智慧让聊斋文化传承至今,并在今天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锦灰堆艺术也展示着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探寻淄博文化,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琉淄之星”实践团队将继续在路上。

(记者 王骄  通讯员 孙鹤鑫)

作者:王骄 孙鹤鑫

编辑:袁琳

审核:白天

相关阅读

山东师范大学严正声明!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发布严正声明,所有入学相关通知均以录取通知书、学校官网及官方公众号发布为准,切勿轻信“内部渠道”“特殊 ...

08-01 10:15山东师范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构建一流工科基础课程教学育人体系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

08-01 11:03中国教育报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

8月1日至2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山东体育学院成功举办

08-02 21:20山东体育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