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课“活”起来!山师“有氧健身俱乐部”来了
发布时间:2025-03-14 08:17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作者:曹莫 ,黄中明 A+A-
-分享-

  腰鼓声声,彩带飞舞……在山东师范大学体育馆,这样的场景时不时就会上演,这不是排练节目,而是该校体育教师王迎新的课堂。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王迎新发现学生普遍对体育课抱有很高期待,但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却感到有些乏味,这一落差在她心中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涟漪。

  为了让学生对体育课的期待和体验感对等,保持住他们的热情,王迎新在课堂上加入了彩带、花球以及优秀传统曲目等多种新颖元素。6米长的彩带不仅为体育课带来了趣味与活力,还帮助学生更好地延展肢体。“追求美是大多数女生的天性,想要把彩带甩得优雅好看,就必须让身体的每个关节都得到充分伸展。”王迎新说,这种小配饰大大调动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体育与美育在她的课堂上得以完美融合。

  王迎新还在课程中增加了健身鼓的教学环节。“鼓作为一种传统乐器,能唤起我们身体中潜藏的力量。如同战场上的一鼓作气,传达出无尽的激情和斗志。”王迎新在课堂上始终强调,学生要树立文化自信,将祖先留下的智慧成果融入日常生活。育人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得益于之前在健身俱乐部的工作经验,王迎新又将有氧健身训练模式引入体育课堂。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学生的运动量稳步增长,悄然塑造了他们更加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毅力。对于体能较弱的同学,王迎新会先耐心带领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将单纯的跑步锻炼转变成间歇性耐力训练和定向越野训练。

  在日常教学中,她也会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曾有一位女生800米跑测试常常不及格,经过刻苦训练后,她终于顺利达到测试标准,王迎新毫不吝惜地为这位学生献上赞美。“这种及时且充满温度的肯定与鼓励,提升了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自我认可感。”

  授课过程中,王迎新会将一套健美操的基本步伐细致分解,并逐一指导学生,确保每个细节都得到清晰地展示。针对学生练习中的薄弱点,她采用微课录制的形式分享,以便学生们能够及时通过视频进行回顾复习,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健美操的理解,她还将动作进行具象化。“在教授基本步伐时,我会让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只在水面上游动的天鹅,因此在步伐练习时要保持柔和而平稳的节奏。比如侧摆腿的动作,我会让学生想象身体左边有一个球,需要用腿把它踢到前面去,这样他们很快就会掌握舞蹈动作。”她还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加练习,通过反复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要贴近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强调在实践中形成认识,并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我也在努力学习教学知识,用理论辅助教学。”王迎新坚信唯有自身学识充盈完备,才能有效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她广泛阅读各类文献,汲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不断充实自我,并将这些知识与自己的教学理念融会贯通,并通过实际行动教导学生,遇到困难要勤于思考,积极寻找解决方法。“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明白,最大的胜利是战胜自己。”她鼓励学生,只有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我,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山师大和体育学院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学,为此购置了相关设备,用于全面分析评估学生的运动参数和体质状况。这些设备能够记录学生的身体动作,例如分析学生的立定跳远动作,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姿势,以便教师能够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建议。此外,体育学院还整合了多位专业教师的力量,成立了专门“俱乐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和心理健康处方,并指导他们合理安排膳食。她坚定地说:“我们将持续向大家普及营养膳食知识,助力更多人合理规划膳食,未来,我们的普及范围将从学生拓展至全校师生。”将科学的体育方法惠及师生,让“健康第一”的思想根植于大家心中,是王迎新和山师大体育人坚定的目标。

作者:曹莫 ,黄中明

编辑:周玉森

审核:李勇

相关阅读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让“星星的孩子”奔跑在春天里

 3月21日,在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4月2日)即将来临之际,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举办了第二届“321开跑节 ...

04-01 09:2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9800多个岗位!山东财经大学举办2025毕业生就业双选会

 4月1日下午,由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山东财经大学承办的“选择济南 共赢未来”2025年驻济高校毕业生就业双 ...

04-02 15:53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服务淄博高新区活动月”启动

 4月1日,山东理工大学“服务淄博高新区活动月”启动仪式在淄博高新区举行。

04-02 16:19山东理工大学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