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打造“学风扬帆,护梦远航”学风建设品牌
正学善行塑学风 勤勉致知育英才
发布时间:2025-03-25 15:1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王诗源 吴昊 A+A-
-分享-

  山东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把“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的三项重点改革之一,实施本科教育“固本培优”工程,制定《山东中医药大学“五高”全周期学生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该校护理学院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将学业指导与学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打造“学风扬帆,护梦远航”学风建设品牌,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全育人”贯穿五个关键节点

  实施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学院管理人员、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共同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和帮扶。通过五个关键节点贯穿育人始终:9月,开展新生入学专业导学教育,把行业先锋榜样、专业领军人才请进新生课堂,全方位“把脉”专业优势及行业发展、就业方向,激发新生的求知欲和职业规划意识;10月,开展国庆强国教育,举办“强国有我”优秀课堂笔记选拔赛、“护理技能达人”选拔赛及“爱我中华”摄影、合唱等一系列比赛,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把爱国主义情感融入个人职业规划;5月,开展青年节与护士节专业认同教育,组织开展国际护士节庆祝表彰活动、护理技能大赛、科研创新系列项目介绍、就业指导和专场招聘活动,激发广大青年传承“南丁格尔精神”,增强他们投身护理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6月,开展实习实践教育动员,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举办临床医患关系讲座、毕业论文写作培训讲座等,提升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让学生树牢职业理想;7月,开展毕业典礼职业启航终身学习教育,分别举办学校和学院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邀请全体毕业生及家长代表参加,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使其坚定投身护理事业的决心,鼓励学生保持永远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意识。

  “五育并举”夯实两个关键能力

  学院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青年为目标,充分发挥思想、学风、劳动、文体和科创的育人价值,坚持“五育并举”,塑造学生岗位胜任力和终身学习力两个核心能力。在思想育人方面,学院重视思想引领,加强课程思政,把握“雷锋月”、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关键时间节点,举办“赓续红色血脉,绽放时代芳华”主题升旗仪式、国庆摄影大赛和合唱比赛,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学风育人方面,举办“明辨盟”杯辩论赛,让学生在思辨中感悟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在劳动育人方面,学院组建护理志愿服务队,积极践行“南丁格尔精神”,打造“服务零距离,护理佑健康”志愿服务品牌,定期到社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文体育人方面,学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功法的强身价值,开展八段锦集中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太极拳比赛;在假期,开展“传统健身功法送健康”活动;学院组织的内容丰富、异彩纷呈的国际护士节活动连续举办多年,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标识。在科创育人方面,学院组织举办“挑战杯”院赛,提高学生参赛水平和积极性;学生会举办“科创同行,治学有理”系列科创讲座,营造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学术竞赛氛围。近3年,学院累计开展各类科创、社会实践活动80余项。

  “四学理念”提升七种核心素养

  “尚学”崇德、“笃学”敏行、“治学”有道和“乐学”善思,赋能学风建设内驱力、感染力、自律力、创新力,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术素养、临床辨证素养、创新创业素养、中医技术素养、国际融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素养七种素养。

  “尚学”崇德,提升学风建设内驱力,将学风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职业目标,激活学习内驱力。“笃学”敏行,凝聚学风建设感染力,注重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强化正向激励。“治学”有道,增强学风建设自律力,严管督促正学风,注重学生诚信,常态化开展学术诚信和考风考纪警示教育。“乐学”善思,激发学风建设创新力,学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延伸专业发展的深度,积极参加“双创”实践,提升专业发展的高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力。

  优良的学风建设确保了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学院生源省内录取位次从2022年的142186名提升到2024年的130383名;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获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大赛护理专业赛道华东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铜奖;近3年来,获山东省大学生医学技术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单项奖17项;获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课题78项,累计有137人次参与;发表论文15篇;在“挑战杯”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业知识技能大赛及科技创新类比赛中获奖40余项。近5年,学院毕业生年底实际平均就业率97.5%,三甲医院就业率在5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在98%以上。多年来,学院为医疗卫生事业和其他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护理人才,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作者:王诗源 吴昊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在这里,触摸文化的底气——探访山东大学博物馆

在山东大学博物馆展厅里,柔和的灯光下,一片长18厘米、由4块甲片缀合而成的带刻辞的龟腹甲陈列于展柜中,其上细密的刻痕仿佛 ...

10-09 14:21中国教育报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新禽添彩绿满园,生态画卷再添灵动之笔

初秋季节,在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凤凰河水畔,迎来了一批可爱的“新居民”——柯尔鸭、琵琶鸭、针尾鸭、麻鸭、红头潜鸭以及优雅 ...

10-10 10:19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大团队揭秘!9000年前的小豆长这样

一颗小小的炭化豆子能承载多少历史?让我们跟随山东大学陈雪香教授团队走进后李文化小高遗址。

10-10 15:54山大融媒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