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36岁破格晋升教授的“新星”,也是汽车强国之路的“追梦人”;他既是多家企业的“科技副总”,又是学院建设发展的“领航员”。他就是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李波。
一辆车启动一生热爱
出生在吉林农村的李波,6岁时便将父亲的拖拉机视为最喜爱的“玩具”,最爱做的事情就是跟着父亲一起修拖拉机。上初中时,他就对车辆的传动系统了如指掌,成为家中轻卡维修的主力。李波的这段“机械启蒙”最终延伸至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系统学习。在大三时,他参与组建了学校第一支赛车团队,并作为研制人员和赛车手,将亲手设计制造的赛车开到了全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的跑道上。同年,他还荣获全国高校汽车知识大赛冠军。
大学毕业后,李波选择继续深造。然而,科研并不是“爽文”,李波也经历过无数次低谷。读博阶段,他在研究方向上一度陷入迷茫,但这些磨砺让李波心中的汽车梦更加坚定且炽热。
在多年的研究中,李波发现,现有构型的车辆底盘核心部件性能提升已达瓶颈,底盘控制技术对控制系统硬件的计算能力、算法的响应能力要求较高,在产业化应用中实现难度较大。若能从结构上简化电驱动系统并从本质上获悉其工作机理特性,对率先掌握智能/新能源车辆底盘系统集成与线控技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基于上述发现,李波发明了基于直驱理念的车辆底盘核心部件集成与多目标参数优化技术等,在中国重汽、北汽福田等多家企业推广应用。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凭借自己上学期间让赛车呼啸赛场的“炫酷”经历,李波组建了“至尚”方程式赛车队。10年间,他指导学生自主研制赛车,从整车匹配设计、部件性能优化、桁架及部分零件加工到整车安装调校,实现了全流程赛车设计制造,先后助力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并取得2020年轻量化水平全国第二名、2022年成本控制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
车队里热血沸腾的岁月,点燃了赛车队成员的汽车梦。毕业后,他们或在知名高校深造,或进入重点企业工作。队员侯振国现任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实验技术部副经理。他坦言:“车队的经历提升了我的职业能力,成为从校园迈向职场的坚实阶梯。”
李波还探索建立了企业订单式“3+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一届又一届才华横溢、坚定前行的“汽车人”。
一朵浪花融入一片海洋
“技术创新不是坐在实验室里‘纸上谈兵’。如果把科研工作者比作浪花,只有融入产业的海洋,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李波在智能工业发展中勇立潮头,带领团队扎根生产一线,不断攻坚克难,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中国智造增添动力。
在新疆舜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委托的“无人车实验设备、综合云控平台及数字化信息平台”项目中,李波着重解决智能电动车辆底盘核心部件创新设计、性能优化测试、数字化平台搭建等行业难题。在担任山东泰展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时,他建立了智能装备研究所,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被评为“淄博市优秀‘科技副总’”。
李波和团队完成的“基于直驱理念的车辆底盘核心部件集成与控制技术”,以直驱式线控底盘核心部件成果作价入股的形式,孵化出山东航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关键技术在中国重汽、舜泰汽车、荣成康派斯等企业中应用,新增销售额超20亿元。他说:“技术创新的价值,就是要落脚在产业效能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跃升上。”
一颗星点亮一片星空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啦!”当好消息传来,整个交通学院都沸腾了。在感到开心的同时,李波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是山东省首个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自2020年进入学院领导班子以来,李波围绕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引育、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以工作专班形式积极谋划、紧抓落实,带领学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4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施“启明星”人才计划,培育了4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建成山东省新能源车辆重点实验室;车辆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被评为学校“干事创业好班子”。
李波深知,在科研的星空里,个人始终是渺小的,只有集结团队的力量,才能行稳致远。2015年,他组建了一支跨学科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创新团队。近5年,培养省级以上人才8名,团队获评山东省优秀青年创新团队。
从农家少年到学科带头人,李波将儿时的梦想变成了一生所爱。他说:“‘汽车人’的使命,既要造好四个轮子,又要驱动时代向前。”如今,这位保持热爱的追光者,还将带领团队在中国智造的新赛道上,继续书写属于中国“汽车人”的创新传奇。
李波在现场教学
作者:崔文斐 赵星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