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哪里,哪里就是育人的课堂”
从生活场到实践域,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打造“一站式”育人空间
发布时间:2025-09-08 16:16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作者:张玉芹 吴爱凌 A+A-
-分享-

  “听过校领导在博物馆讲校史,体验过朱砂点蕊的鲁派内画,学到丰富的中药知识,感谢书院给了我成长的平台,也给我提供了服务同学的机会。”考取中央选调生的2021级本科生李禹辰如今已经入职,他说在书院工作的经历给了他投身未来的底气。

  2021年入选教育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建设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汇聚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一线,将育人功能嵌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形成“浸润式”教育生态。2025年获评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在海棠书院开展的红色经典导读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潘文华教授和同学们一起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一站式’育人实践中,我触摸到了教育最本真的温度。”通识课教师一级演员侯兴莉在雅荷书院教授京剧表演,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底色。

  “让音乐从琴房走向公共空间,社区让我们的音乐梦想有了落地生根的沃土。”月光海洋器乐社学生负责人李甫澄在学生社区支持下,为更多的同学提供学习兴趣特长的平台。

  自2015年以来,学校先后建设“云杉”“雅荷”“梧桐”“劲松”“竹贤”“海棠”“紫丁香”书院,形成以“学院+书院”为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在学生公寓设置书院活动室,实现二级心理辅导站全覆盖,聘请全校党员领导干部、专任教师、校内外行业专家、辅导员和高年级优秀学生1189人担任社区导师。

  学业导师李素超将专业素养、学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涯教育融入大一年度项目计划,吸引低年级学生走进实验室,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学生在哪里,哪里就是育人的课堂。”李素超说。

  为推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进校园,该校将海棠园打造成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公园,让同学们在漫步校园时就可沉浸式学习国家安全知识。

  “太实用了!下期什么时候开讲?”“老师,孩子性格很内向,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做?”辅导员于子平开通视频号,在网络空间和同学们分享大学心得,和家长畅聊亲子沟通。

  学校以“数字+”赋能社区全面升级,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数智生态。设置“帮帮帮”平台、校长信箱、“后勤君”等线上渠道,建立学生意见快响机制;升级监控、人脸识别门禁、电磁锁以及火警报警系统,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建立“大数据关怀系统”和“学工系统”,精准识别学生异常情况;整合“学工+教学+寝室+一卡通+图书馆”等系统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学生事务的优化服务和精准管理。

  立足专业特色和地域特色,学校以“向海图强”为主题,构建了“一条威海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线+一个环山东实践圈+十个全国重点实践域”的实景思政实践育人全场域,将学生学习场域从校内扩展到广阔的社会。

  “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为科技强国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2024级本科生刘冠男和同学们意气风发登上刘公岛,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埋下向海图强的种子。

  “我将秉承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研态度,为维护海洋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而奋斗。”博士研究生徐天亮加入思政实践团,远赴广东观礼“威海壹号”卫星海上发射,亲眼见证了科技强国建设的“硬实力”。

  “这个暑假,全校有160余支队伍、4000余名师生参与社会实践,大家走进企事业单位、走进博物馆和纪念馆、走进乡村和居民社区,在实情实景中厚植爱国情怀,在乡村振兴一线、新动能生产车间和科技研发前沿见证强国建设。”学生工作部部长杨俊敏讲到。

  从“方寸宿舍”到“广阔社会”,学生在哪里,学生社区就建在哪里。超越“围墙”,打破藩篱,构建育人新生态,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一直在探索。

作者:张玉芹 吴爱凌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乡土廉韵,以青春行动厚植廉洁初心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09-01 09:13中国教育新闻网

山东大学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山东大学新闻网消息,8月23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新闻稿中提到,山东大学已成立低空 ...

09-01 15:22山东政事

齐鲁师范学院 “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建设落成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

09-01 16:34齐鲁师范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