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青岛科技大学④丨专业课堂的“思政课”——青岛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2-19 11:20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1、2月刊作者:特约通讯员 李鲲鹏 A+A-
-分享-

  本期关注·“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之一是“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启示我们,加强思政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政课,也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延伸拓展,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自2018年11月开展“一课一亮点”课程思政活动以来,青岛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共提交127门课程“一课一亮点”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这些教学设计已经付诸教学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思政元素新鲜,解渴专业知识

  “我的分配方案又被对方拒绝了。”

  “对方给我一半,我很乐意接受。”

  “我竟然得了43分,感谢对方的配合,才实现了共赢,真是太高兴了。”

  2019年5月15日,经管学院祝晓波老师的宏观经济学课堂上,学生们正在叽叽喳喳地讨论。随着张亚东同学的一声“大家有钱一起赚”,整个课堂气氛达到顶点。

  原来,2017级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们正在“经管微实验”平台上进行“最后通牒博弈”的微实验。该实验把全班学生划分为分配者和响应者两个角色群体,然后系统一一匹配,两两形成合作关系。其中分配者手中有10元钱,他可以自由分给响应者一部分,响应者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若接受双方都可获得收益,若不接受则双方都无收益。最后经过八轮博弈,观察所有学生的收益排名。

  根据杨姝娜和王子璇同学博弈双赢的结果,祝晓波老师分析说:“当作出善意的释放时,对手接受就会与你展开良好的合作,双方利益一致,注定会共赢。”面对博弈失败的学生,他讲道:“经济交往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能失去理性,否则只能是双方共同失去机会;失败也不要气馁,经济行为中也存在运气等偶然因素。”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发现实验中所谓‘赢家’的共性,那就是公正、平等、合作、诚信、友善,只有做到这些,双方才能实现共赢。实验中是这样,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实验最后,祝晓波老师生动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鼓励学生们生活中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实验鲜活生动,专业理论厚实,一堂课下来,不少学生直呼“解渴”“过瘾”。学生们说,在祝老师的课上,不仅能快乐地学到经济学的专业知识,还能在无形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次实验里,我只得了3分,这反而加深了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2017级财务管理专业张天同学表示。

  在经管学院,像祝晓波老师这样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师不在少数。林琳老师在系统工程课讲述系统思想的专题时,追溯了中华文明中系统思想的精髓,帮助学生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于龙振老师在数据库管理课程讲述结构化编程内容时,通过让学生设计中美俄大国关系的剧情游戏,培育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将爱国热情自然地融入课程教学当中。

  “高校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必须实现同频共振。”经管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德成表示,学院的“一课一亮点”活动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使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

在学中教,在教中学

  据教师们介绍,在“一课一亮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之前,他们在课堂上就常常把一些思政教育贯穿其中。“只是很随意,不够系统。”教师们说,这次活动是一个契机,可以将之前无意识、零散化的思政内容体系化、严谨化地融入课堂,无形之中影响感染学生,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为了探索和研究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该院张玉老师着实花了一些功夫:“要找到合适的触点,让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时,无形之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一课一亮点”课程思政活动开展以来,她感触颇深:“专业课加入思政元素后,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上课积极了很多,玩手机的学生明显减少了。”

  “张老师讲税收会结合时政热点,有正面也有反面的例子,正面的有雇佣残疾人可以减免企业所得税,获得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的扶持优惠,反面的有范冰冰等明星偷逃税、个别企业骗取进出口关税。她从不同方面教我们应如何正确地运用知识,无形之中渗透给我们知法不能犯法的责任意识,督促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工商管理181班韩育同学说。

  通过“一课一亮点”课程实践,学院不少教师对如何促进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有了更深理解。在于龙振老师看来,思政教育明理入心至关重要,而“理”必须随着中国实践的步伐不断提炼总结,充分具备对现实的阐释力。林琳老师认为,要做到专业课与思政课在互通中“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要努力让自己的知识面广阔,同时努力实现科研和教学间的相互转化、各类知识间的相互转化。“专业知识不能局限于课本,要结合时政热点不断更新,要不断思考如何让教学生动活泼、有深度,还要注重教学设计的严谨性,实现在学中教,在教中学。”

以点带面,形成常态

  “经济管理类专业涉及企业、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因此教师在思政教学上责无旁贷,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课程思政改革探索路上的领跑人。”学院副院长董华介绍,学院的课程属于社会科学,最容易与社会热点和时事政策相结合,经管学院的教师在实现课程思政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探索过程中,董华副院长率先开展了一次示范课,为经管学院专业教师提供了标准规范化的教学设计模板。她认为,每门课都有很多课程思政的亮点,“一课一亮点”显然是不够的,可以将“一个亮点”作为切入点,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启发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设计好课程思政教学环节。接下来,学院将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如课程积分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增加对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投入,以此让课程思政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促进“常态化”开展。

  示范课的良好效果还启发了学院的新思考,该院党总支书记李德成表示,学院的课程思政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领域,今后将探索依托示范课,在微信、微课平台上进行推广,分享给全校教师,共同探讨学习。学院会继续做好“一课一亮点”课程思政活动,挖掘更多的课程思政亮点,将党建工作与“一课一亮点”课程思政活动相结合,形成经管学院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打造学校党建和育人工作的品牌。

作者:特约通讯员 李鲲鹏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