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青岛科技大学③丨“课堂三分钟”开展红色教育——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培育党建创新项目走笔
发布时间:2020-02-19 11:22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1、2月刊作者:青岛科技大学物理系党支部书记,系副主任 吕浩 A+A-
-分享-

本期关注·“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

  “课堂三分钟”红色教育活动是利用全校基础课、专业课课间开展的德育活动。结合课程特点和时事动态,设有“忆高考、惜求学”“谈科技、强兴趣”“大学始、优为人”“庆校庆、知校史”等人文教育主题及“趣味物理故事”“数学家的故事”“黑洞图片之奥秘”“解密诺贝尔奖”等与物理、数学学科相关的专业教育主题,受教育学生遍及崂山、四方和高密三个校区。依托物理系和数学系两个教工党支部,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集体备课凝聚共识,利用课堂这个育人的平台,在很短的时间里融合思政元素,用心打造红色课堂,传递育人正能量,真正落实“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在每名学生的心中播撒感恩、励志、奋进的种子,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017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通过课程思政渠道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承担着学校理工科大部分的基础课教学任务,课堂覆盖面广,教学信息传递快,是教师直接接触学生,发挥课堂育人作用的有利舞台。借助于基础课教学特点,依托教工党支部开展基层创新实践互动,通过“德育自省”加强教师自身思政理论水平,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以课堂育人、专业育人为抓手,促进人才培养。

  “课堂三分钟”红色教育通过灵活丰富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时间适宜、内容恰当,能将所反映的有效信息融于课堂讲授过程。根据时政主题或者重大科研进展,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题教育,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如:“谈科技、强兴趣”专题,是在大学物理课堂上,以“科技创新,我们的行动”为题,与学生互动交流时下最热门的 3D 打印、智能机器人、OLED 显示屏等与物理知识相关联的先进科学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不忘初心意志坚,学习校友赵志全”专题教育中,围绕赵志全的生平事迹、在校学习经历、创新创业过程等对学生进行讲解,并将他完美地诠释“科大精神”与“橡胶品格”的艰辛之路与学生分享。号召大家向杰出校友看齐,努力发扬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学习赵志全校友身上体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先进理念、价值追求、优秀品质,做到“精于学、专于技、勤于事、谦于人、爱于家、忠于国”。

  结合课程的特点,讲述趣味物理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给学生讲述与物理发展相关的科研故事或科学家故事,比如量子通信的发展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泊松亮斑的由来等。以“永怀精神、常学常新”为主题学习郭永怀事迹,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作用。在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以后,利用“课堂三分钟”聚焦“黑洞靓照”引出广义相对论的内容和广义相对论的验证,介绍了黑洞照片观测数据的时间、空间尺度、数据处理等内容。生动的视觉图像,精确的数据,让学生领略黑洞的魅力,感受宇宙的浩瀚。

  类似的主题教育一直穿插于整个教学学期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基础课堂开阔视野、洞察世界、提高素养。

  “课堂三分钟”开始于主题党日活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不再是党员教师的“专利”,学院全部教师都积极参与,传承学院优秀的教学和育人传统。物理系主要承担全校理工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与大学物理实验,以及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教学任务。在上好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同时,物理系团队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科研成果和教学比赛成绩斐然,指导学生竞赛成果丰硕,生动践行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数学系高度重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狠抓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在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组织中,建立了一整套适合学校的“二选四训三阶段”的数学建模竞赛和培训机制,竞赛成绩不断实现新突破。现学校数学建模队伍已经进入山东省数学建模的强队行列,所获国家奖的数量在省内名列前茅,学校先后4次获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赛区优秀组织单位”。

  数理学院院长杨树国说:“我校的大学物理,是山东省精品课程。为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多年来物理系一直坚持老中青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教学研讨、随时听课等传统,并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在基础课程中穿插思政元素,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立体化和多元化教学的方向之一。”

  依托“课堂三分钟”红色教育,数理学院已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道路。课程思政的开展既是对基础类思想政治课的补充,也是从专业角度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有力助推。在课程思政的实施和开展过程中,形成长效的创新机制和可以复制推广的授课模式。

  授课形式灵活变通。课程思政的开展不局限于一门课程,涵盖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多门公共基础课以及力学、光学、泛函分析等专业课。“课堂三分钟”红色教育的开展立足于课程,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讲授过程中可以穿插视频观看、图片展示、话题讨论,也可以融入故事串讲、历史回顾等,以此作为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形式灵活变通,成效丰富显著。

  形成固定授课内容体系。学院虽然根据不同的课程形成了独有的授课模式,但是针对共性的时刻和知识,也有固定的授课内容体系。如新生入学之际,开展新生第一堂课教育,重点讲授大学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掌握何种技能,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学期末,结合本年度重要的科技进展,给学生讲解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专题;上半学期重点讲授“两会”相关知识,以及所涉及与教育、科技、民生等相关领域的话题;课程结束之时,结合本门课特色,跟学生讲解与课程相关的趣味故事,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对课程的发展、相关伟人的事迹有深入的了解。

  完善良好的备课授课制度。课程思政的开展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组织集体备课,确定讲授内容,形成良好的备课授课制度,每次讲授都集中在一周之内进行,全体教研室成员在不同的课程上同时开展讲授,并在课程结束后及时总结反馈学生听课的效果和课堂反响,做好授课笔记,由此形成长效机制,促进课程思政全面开展。

  课程思政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补充,将在大学生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三分钟”红色教育,教师绘声绘色地将各类有益知识融进课堂,与学生分享,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课堂三分钟”红色教育也成为诸如形势政策课、政治理论课等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补充,对于培养德才兼备、文理融通的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创新的途径。

作者:青岛科技大学物理系党支部书记,系副主任 吕浩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