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注·提升教学质量 打造高校“金课”(鲁东大学篇)
当前大学课堂教学面临着质量下滑、理论联系现实较差等诸多问题,虽然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开始进行普及,但仍未有效解决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低、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论应用能力较差等问题。目前的教学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但如何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又如何成为课堂的“导演”,仍是当前很多年轻教师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体验感、深化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刺激,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笔者认为,体验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知识生成过程的互动参与实现学生理论内化的课堂模式,而融合了多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实现学生由“知识学习的旁观者”向“知识生成的参与者”的转变。
一、坚持“以学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无论是进行课程教材选择、知识重难点设计,还是课程教学方法选择,首先要明确的便是课程所针对的授课对象,了解学生前期和后期将开展哪些关联性课程,学生本身又具有哪些阶段性的特点。以“饭店管理”课程为例,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学生的先修课程涉及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运筹学等基础性理论课程,学生对普适性的管理学原理理论具有良好的基础,但将管理理论运用于饭店行业,发现、分析、解决饭店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较弱。如何树立学生整体、系统的思维框架,解决饭店实际问题成为本课程的主旨和关键。本课程秉承的是“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的原则,更多采用的是问题导入、现象导入、问卷调查的数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饭店管理的学习热情,同时引导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索。探索结果有偏差或者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可通过启发、理论辅助讲授,让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通过现实中一系列饭店的案例和问题,将理论知识内化成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树立学生系统化思维框架,课程常常以一个或者两个案例贯穿始终,让学生能全方位地、有始有终地以系统化的视角来领悟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要领。
二、贯彻“情景、协作、交流、意义生成”的四大教学理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体验因受客体的某些刺激而使主体产生的内在反应或心理感受,通常是由对事件的直接观察或是参与造成的。那些能刺激学生感觉、心灵和大脑,并且进一步融进现实管理理念的互动活动,能使学生内心深处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并促使其对知识产生较强的认可、记忆和理解。从大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来看,教学格外倡导学生对知识汲取应该是主动式,而不是被动式,反观当前的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理念,仍有一些课程仅停留在对学生知识点的单向传授和课本内容的肤浅剖析,未能借助企业实际和企业现实案例,让知识成为一种游离于现实的独特存在,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实践价值无从展现。
因为知识的不接地气,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疲乏的、倦怠的、无力的,而“饭店管理”课程倡导的是“体验、参与、情景”教学,有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浸入感,对课堂的融入感,并通过“情景、协作、交流、意义生成”等构建体验式的教学理念。即,情景化设置和角色扮演营造体验式教学的氛围;通过学生的组间协作、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深化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最后通过学生的情景浸入、主动思考和教师的理论讲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汲取。比如,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对饭店发展的四个重要历程进行学习,为了使学生能深入了解饭店各阶段特点和管理理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课程在设计上通过不同时间段的角色模拟将学生带入课堂,分别设置了700多年前进京赶考的考生、200多年前的欧洲贵族和70多年前四处奔波的美国商人,引导学生在特定情景下进行主动思考,讨论整理特定时代下饭店宾客的住宿需求特征,最后附以教师的有效点拨、系统化讲解和各个时代的经典饭店案例剖析,让学生对饭店发展历程由单纯的历史性回顾,上升至对时代背景、民众需求的深度理解,从而使重、难点在模拟、讨论、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实现有效传授。
三、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置疑、质疑、释疑”的三维能力
目前大学课程中教学方法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特别是信息化和互联化技术的引入,使得大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融合程度更高、互动性更强、课堂授课效率得到极高的提升。当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理论讲授、情境设置、角色模拟、案例深度分析、小组讨论、在线问卷、翻转课堂等,而教学方法的采用是基于对授课对象的深入剖析、教学理念的落地式贯彻,因此对于每节课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应结合重、难点进行区分和优化。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始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教师称为“导演”,而作为一名知识传授的“导演”,教师不应仅仅采用传统的知识讲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能力。
大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便是“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旨在强调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上,应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开拓精神。故在课程设计和课程教授中,大学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置疑”、“质疑”和“释疑”的三种能力,即鼓励学生敢于否定传统的理论和知识;通过管理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理论知识的现实应用,实现对问题的解决。而这三种能力的塑造和提升,仅仅通过单向的教师讲授无法实现,必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精巧的教学内容设计进行激发。以“饭店管理”课程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开放性发散思维,课程常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情景或者角色模拟、视频观看、在线问卷填写等交互性教学方法,力图通过多种触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学生对饭店管理知识的全方位掌握。
理论课程讲授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知易行难”,即学生可能对知识点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貌似已经掌握了原理,但真正在企业管理运营和操作中往往出现能力匮乏、纸上谈兵的结果。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未能领悟理论的精髓,而克服这一学习弊端的方法便是进行演化式练习,即并非教师手把手进行理论推演,而是通过学生互动讨论,自行练习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并为课堂知识进行留白,引发学生课后思考和动手完善。以本课程中的饭店服务质量评价的知识点为例,课程在设计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从情境设计、小组讨论、动手操作、视频观看、在线问卷填写、理论讲授等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对评价原则、评价模型、评价问卷设计、问卷分析、理论拓展等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让学生既明确了知识点的内涵,同时又掌握了实际应用中问卷设计和分析的多重能力,有效实现了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优质“金课”应实现的是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获取扎实有用的理论,启发出无限的思考,激发出探究的热情,而如何保证学生在短暂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全方位、细致化地融入知识的海洋,则需要教师坚定正确的教学原则,秉承合理的教学理念,融合多元的教学手段,精心打造“干货”十足的教学内容。本文所提倡的体验式教学课堂,则是对互动教学、情境教学的进一步深化,通过“以学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通过“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生成”来深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不再无动于衷地做知识学习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做知识生成的“参与者”,实现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和“金课”的打造。
(作者简介:杨晶,鲁东大学商学院讲师,荣获第六届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
作者:杨晶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