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目标,优化设计“三融合、三结合、三提升”发展规划,守正创新推进思政课改革与实践,全面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成功打造以“劳动实践育人”为核心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开展思政课系列主题活动,构建了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团队打造、矢志教学改革、创新实践育人、打造主题活动的“五位一体”思政课师生同发展、共幸福的命运共同体。《本期关注》走进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读者分享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中的有益实践与积极探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目标,以“三融合、三结合、三提升”发展规划为统领,以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为保障,以全面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守正创新推进思政课改革与实践为抓手,构建了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团队打造、矢志教学改革、创新实践育人、打造主题活动的“五位一体”思政课师生同发展、共幸福命运共同体。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学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主责主业意识,将抓实创新党建工作与推进思政课建设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和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将推进党建工作有机融汇贯穿于思政课建设、教科研攻关、教师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之中。党组织书记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业务负责人,也是党建工作带头人,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分为教师党支部和行政党支部,教师党支部成立育人党小组和科研党小组,全面推进业务工作。一个党小组长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就是一个标杆,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推进业务,克服了党建、业务“两张皮”的问题,真正实现以党建引领业务。
二、着力团队打造,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院多措并举着力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一是以教师考核体系为基础,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活力;二是创新“项目化管理”机制,通过组建项目化管理的教研团队,实现教学团队共进式发展;三是打造“名师(思政课教学名师)—青椒(中青年骨干教师)—萌新(新入职青年教师)”梯队发展机制,创新开展“萌新磨课会”,组织开展思政课青年教师授课大赛,凝心聚力培养一批年富力强、成长性好、代表性强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奠定师资基础;四是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教学展示观摩等活动,在集体教学研讨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经过多年努力,学院打造了“信念坚定,勇于创新”的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育人育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全心奉献、锐意进取”的法律教学科研团队等多支优秀团队。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荣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王秀霞工作室”“张云芳工作室”分别获批首届、第二届“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
三、筑牢阵地,矢志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办好思政课,优化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是关键。为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学院科学规划,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扎实做好课程建设。一是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做好教学设计,实行专题化教学,通过问题导向抓住重点,切中痛点,发挥教师团队的力量,坚持集体备课。教师用心观察学生,深度研究教材,提炼教学主题,将学生需求与教学目标对接,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二是授课聚焦热点问题、贴近现实,通过讲故事、解析案例等,把精深的理论变成易懂的道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入耳、入脑、入心。学院先后建成了“国家精品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各1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全部入选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金课”建设名单。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还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
着力深化教学改革。学院深耕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融合信息技术,探索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助教制度和免考制度等激励措施设计实施全程化考核,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基于学院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高职院校“学思践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协同创新,构建新时代劳动实践育人体系
学校立足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自2012年设立劳动实践中心,把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构建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加强劳动实践为突破口,以红色育人工程为载体,以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为平台,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以“劳动实践育人”为核心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8年来,学校构建起全员参与的1个中心、2支队伍、3种形式、4个环节、5项提升的“12345”劳动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了“课程同向引领、红色文化浸润、志愿类社团联结、专业劳动实践深化、社区服务拓展”五大实践育人模块,增强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外,学院还在沂蒙六姐妹纪念馆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的“四同”教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知行合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
五、协同推进,创新开展思政课系列主题活动
学院秉持“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中有体现”的教学理念:思政课的学习践悟,是一个构建认知、激发情感、确立价值的过程,实现该目标,需要把思政的常识、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自觉,还要外显为品德行为、道德践履和行动自觉,实现“知、信、行”三者的有机统一和实践转换,引导学生做到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不断激发思政课的生命力。因此,学院一方面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切实提升课堂效果,促使学生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另一方面,创新开展了思政教育系列主题活动,促使学生行动中有体现。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助力学生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成长成才。
学院持续举行集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等内容于一体的全校性综合文化品牌活动———尚德论坛。论坛以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为目标,邀请业内专家、知名人士、杰出青年,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同时,学院创新开展了4届“思想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拍摄活动,举办了3届“重走中国革命和建设之路”校园越野闯关比赛,组织了4届大学生“上好一堂思政课”微课比赛,切实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极大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简介:李卫成,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
作者:李卫成
编辑:扈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