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创新,打造思政“金课”: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③ | 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1-05-28 09:13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5月刊作者:王秀霞 A+A-
-分享-

用学识启迪思想,用关爱触动心灵,用激情引领行动,用快乐陪伴成长,用信仰照亮人生。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守好自己的这段渠,种好责任田。2016年,王秀霞工作室入选首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以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为目标,明确建设方向,提出“用学识启迪思想,用关爱触动心灵,用激情引领行动,用快乐陪伴成长,用信仰照亮人生”的建设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取得系列成果。

一、着眼互动化教学设计,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六个相统一”,充分调动高职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探索互动化教学势在必行。互动化教学即通过教与学双方交流探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提升教学效果。互动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多边互动,促使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而非仅局限于教师与个别优秀学生之间。

(一)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互动化设计

围绕教学内容工作室探索出多种互动方式。一是主题探讨式,即教师先抛出主题、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讨论问题、寻找答案,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爱情婚姻”部分,教师可设计“认识爱情,把握婚姻”主题讨论,提出“大学期间该不该谈恋爱、要面包还是要爱情、婚姻是否是爱情的坟墓”三个问题。这种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能全面、及时掌握讨论的广度和深度,以免讨论偏离主题影响教学进程。二是精选案例式,即选取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有针对性的案例,先让学生阐明观点、提出解决方案,并作深入分析,教师再归纳提升为理论知识,但切忌先讲理论再罗列案例。三是多维思辨式,即课程结束之后,为学生提供相关案例或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据此突破所学,提出自身观点和解决方法。如“基础”课绪论部分讲完“如何度过大学生活”这部分内容后,教师选择给学生观看俞敏洪《做什么样的大学生》的短视频,让学生讨论观后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四是任务驱动式,即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料,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中,给学生观看《邓小平早期经历》的短视频,并据此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自主找出答案。这不仅激发了学生观看、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还提高了学习效率。五是团队主题活动式,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主题活动,由学生组队进行课前表演展示,并计入平时成绩。如“概论”课中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基础”课上开展《习主席寄语———堂堂正正一辈子》主题歌曲表演。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师生互动

2017年始,借助云班课和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工作室实现了利用交互功能调动积极性、利用平台优势改变教学模式、利用大数据优势实施过程化考核。

在云班课平台,课堂签到、抢答、随机问答、课堂讨论、头脑风暴、课堂测试等多种教学需求均可实现。通过云班课课堂表现排行榜,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测试分析还可帮助教师随时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

在教学中,工作室探索出“教—管—考”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即通过教学三阶段、管理两手段、考核三层面实现教学、管理、考核的紧密结合,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教学三阶段,指课前慕课自探(课前指导学生学习慕课),课上解惑共探(课堂通过“考考你”“闪闪亮”“补补漏”“学学新”四步检测提升),课后实践深探(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强化知行合一)。管理两手段,即教师负责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助教负责慕课学习督促、课堂活动组织及课后作业反馈等。考核三层面,包含慕课成绩、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课后实践成绩三部分。对于日常学习表现优秀的学生,可实行期末理论免考。

二、立足倾注仁爱之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思政课教师只有倾注爱心,才能打开学生心扉,把思政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

(一)加强沟通交流,为学生点亮理想之灯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人。”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要使思政课落到实处,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就需要加强师生沟通,真正了解学生。

工作室通过建立班级QQ群,借助微信、邮箱、电话等,及时发现学生需求、关注学生动态,并随时回复学生留言,解决学生关切的问题。此外,为帮助学生筑梦成长,工作室还开展了“筑梦面对面”活动。工作室成员分别在每周值班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交流,及时将学生关注的问题,纳入课堂教学,不仅为学生答疑解惑,还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点亮了学生的理想之灯。

(二)注重细节关爱,帮学生照亮前行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青少年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作为公共课教师,面对人数众多的学生,我们从细节入手,抓住特殊群体,认真观察,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困。对学生遇到的不同困难,我们采取不同的帮助方式,尽最大努力关爱所有学生,真正做到“为天地立心、为学生立命”。

三、力求做到以身示范,引领学生快乐生活

思政课教师是“经师”,更是“人师”,要做塑造学生品格的“大先生”,身正为范尤为重要。

(一)身正为范,引领学生向上向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思政课教师言行雅正指明了方向。工作室成员努力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传播者,做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言行一致。课堂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课下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力求用自身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热爱教育的情怀感召学生,用担当使命的自觉赢得学生。

(二)播撒快乐,塑造学生阳光心态

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做事、做人,还要让他们发现快乐。

教师要力争让学生快乐地上好每一堂课。通过集体备课,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加上有趣而丰富的言语表达,教师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感动与快乐。面对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展现阳光的一面,无论多么劳累,都要微笑着、满怀激情地讲完每一堂课,把对生活的热爱和自信融入课堂教学,感染学生。一名曾因遇到情感问题而苦恼的学生,给帮助过他的老师留言:“看到您的微笑,我的痛苦减轻了一半!”这让每一名教师都看到了微笑的力量与工作的动力。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师应努力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终身安于粉笔生涯”的精神,用心用情用功守好教书育人这段渠、种好教书育人责任田!

(作者简介:王秀霞,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首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作者:王秀霞

编辑:扈美辰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