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辅导员领航工作室: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③ | 从“守夜者”到“摘星人”: 与工作室一起成长
发布时间:2021-09-30 06:50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9月刊作者:刘 伟 A+A-
-分享-

己丑癸酉月。学成归,初为人师,传道授业。踌躇满志入学府,犹自稚气未脱。弹指间,十载岁月,殚精竭虑勤树人,不停歇,初心难忘却。容颜老,青春别。

位卑未敢忘忧国。竭心智,挑“石”上山,负重跨越。遍识学子寻英才,为国筑基立业。路漫漫,修远求索,待得雏鹰同风起,纵横间,画角声声烈。回首处,歌未歇。

写下这首《金缕曲》时,我感慨自己接触辅导员工作已十载有余,作为山东省首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左殿升工作室的核心成员,我和工作室一起成长,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辅导员从“守夜者”到“摘星人”、从“职场小白”到“思政达人”的职业化成长道路。

 

一、星火燎原:管理窘境催生另辟蹊径

 

以班级为代表的高校群团组织是教育管理的基本组织单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规范、协调、导向、适应、教育和服务的功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持续变革给传统的群团组织管理带来较大影响。互联网的高开放性、强交互性、深隐匿性等属性使教育管理从“面对面”“一对一”的一维空间转变为“键对键”“多对多”的立体空间,这种网状的、外延式的交流和学习方式引发了管理模式的“全方位革命”,亟须进行全方位、多层级、各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

基于此,工作室从建设初期,就把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群团组织建设作为重要研究课题,深入探索“网络信息时代什么样的群团组织最能引领学生”。为此,我们成立了“文化‘E’传承”校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围绕群团组织建设进行破题解构。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一种从需求端出发的全新群团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协同创新示范区应运而生。示范区以需求为导向,以流程再造为内核,以“红旭”学习精英训练营、“红星”党员先锋讲师团等7个功能性团队为主体架构,对不同教育主体和学科要素进行深度融合,按照学生意愿、需求和特点,打破原年级、专业、班级界限进行重新组合,改变传统的由学院到班级、由教师到个人的单链条模式,构建起供需对接、精准聚焦、全员参与、条块协同的全链条范式,让优质育人要素通过融合重组释放长效育人活力。

 

二、星罗棋布:流程再造推动范式重组

 

示范区立足“从出口往回找”,坚持从需求端出发,瞄准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最大公约数”靶向发力,以群体“区块链”连接“需求链”和“供给链”,以精准帮扶思维分类群体指导,以朋辈感召浸润团队成员同频共振,以“伴手榜样”引领大学生和谐成长,培育不同的“星系”和“雁群”,让个体与群体交相辉映,实现从“教我学”“带我学”到“我要学”“对标学”的流程再造,最终实现学生自觉成才、集体成才“矩阵式”协同发展。基于工作室建设初期孵化的“学习精英训练营” “学习标兵讲师团”两个品牌活动建设经验,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围绕“强学、凝神、提质、强体、唱响、塑能、厚德”等维度组建7个群体组织,形成了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全面覆盖的360度全息育人格局。

(一)“红旭”学习精英训练营。以“强学”为价值旨归,全力打造理论型、学习型、专业型、实战型的超级“学霸”组织,力争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全体营员实现“三零三百”的目标,即“零违纪”“零作弊”“零不及格”,“百分之百获得奖学金”“百分之百通过英语四级、六级考试”“百分之百优质就业”。

(二)“红星”大学生党团先锋讲师团。以“凝神”为价值引领,进一步点亮党员“身份名片”、凝聚“精神力量”、找准“党建切口”、激活“神经末梢”,切实提升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三)“红领”学生干部骨干训练营。以“提质”为价值内核,借鉴“抗日军政大学”等精英领袖人才培养范式,推进学生骨干培训“理论化”“体系化”“实战化”“标准化”“信息化”,切实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弘毅”大学生强体营。以“强体”为导向,以弘扬体育精神、提升身体素质、锤炼意志品质为目标,组织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在体育锻炼中增进友谊、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五)“鸿声”大学生合唱团。以“唱响”为价值韵律,以时代讴歌和经典传颂为出发点,唱响“中国故事”、唤醒“红色记忆”、激活“精神密码”、强化“文化认同”、传递“青春力量”。

(六)“洪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团。以“塑能”为价值目标,以“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靶心,以“创新思维锤炼”为抓手,以孵化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为载体,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强化干事创业本领。

(七)“红心”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团。以“厚德”为价值追求,以新时代雷锋精神为引领,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大爱精神、奉献精神、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夯实道德基础。

 

三、星月交辉:同频共振激发育人活力

 

示范区打破了传统碎片化、断裂式、单一性的教育模式,形成了合纵连横、条块协同的“闭环”格局。目标更清晰,范式更新颖,离学生更近,受到了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形成了点亮一个、成就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氛围。

(一)学生参与广泛。示范区建立至今,一直备受学生的关注与认可,全院累计5000余名学生报名加入,涵盖各个年级、各个专业、各个学历层次,部分班级和宿舍整建制加入。每年新学期伊始,报名加入示范区,分团分营学习,努力达到“结业”标准,获得示范区特制身份勋章,已成为学生的普遍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追求进步、主动成才的内生动力。

(二)辐射作用彰显。示范区聚焦学生成长需求,通过范式重组,内化“红色基因”、破解“成长密码”、打通“成才通道”,育人效应突出。示范区成员获得各类奖学金的比例超过了80%。孵化团队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国家级奖励7项,其中2019年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实现了学校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标兵讲师团获评2018年度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以及2017年第九届全国优秀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成果二等奖等。

(三)成长红利富集。示范区实现了不同教育主体和学科之间的创新重组,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也为辅导员职业成长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平台。团队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主持山东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1项,山东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思政专项)等厅局级课题3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校辅导员专项)等课题10余项。示范区建设案例获评2020年度全省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形成了教学相长、共享共赢的良好态势。

 

四、星辰大海:协同创新持续蓄势赋能

 

示范区着力构建了一种全新的群体文化和育人范式,实现了从管理模式“高、冷、远”到“近、亲、暖”的嬗变,有效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活力,也为新时代做好思政工作,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带来启示和思考。

面对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形势,辅导员不能一味地“埋头苦干”,更不能“单打独斗”,要敢于破题、善于借势、勇于求新。一要眼中有“光”,始终把“读懂”学生作为第一“切口”,坚持在“学言学语”中了解学生,在学生群体的“大事小情”中认知学生,精准把握新时代学生群体的“新特点”“新规律”。二要心中有“理”,加强学习思考,转化工作方式,将新理念新思想创造性转化,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坚持“学言学语”讲思想、“共情共景”讲故事、“线上线下”传正能,让积极向上的精神入脑入心,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三要手中有“物”,充分挖掘“隐性”资源,用好各类载体,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课上课下都变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全力构建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创新协同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作者简介:刘伟,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左殿升工作室核心成员,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副教授。)

作者:刘 伟

编辑:扈美辰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