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辅导员领航工作室: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④ | “易”往无前,把“易班”建设得“不一般”
发布时间:2021-09-30 06:40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9月刊作者:李 杰 A+A-
-分享-

“易班”是高校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为在校师生提供主页定制、社区交流、空间存储、群组聊天、在线学习、活动发布等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自2017年11月启动易班建设以来,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新形式、新方法,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媒体融合传播的新矩阵,着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学习生活的新空间、舆论引导的新阵地,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作为左殿升工作室的骨干成员,我主要负责学校易班平台的管理运营工作。工大易班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信息共建共享为导向,按照“一条主线、两个驱动、四个创新”的建设思路,发挥了思想政治各要素之间的主体性、融合性、供给力和品牌化效应,全面提升易班平台在三全育人过程中的教育引领功能。

 

一、一条主线:将十大育人体系贯穿易班建设全过程

 

校(院)紧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具体工作目标与要求,充分结合学校思政工作状况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全成员、全过程、全方位立体育人格局,形成了制度完善、内容丰富、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政工作体系。工大易班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校内外思政教育资源,激励师生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在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方面的教育功能,通过深入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体系,强化实施保障,逐渐形成了基于十大育人体系的工大易班发展新模式和新路径。

 

二、两个驱动:以服务师生需求为基础,以传递主流声音为引领

 

工大易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广大师生为宗旨,将解决师生学习、生活、思想、精神上的实际问题作为平台建设发展的出发点,深入挖掘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双轨”教育教学新模式,将易班平台开放性、共享性、便利性与安全性的固有优势与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的现实要求相结合,在把握好教师群体思想引领的基础上,重视大学生群体主体性、能动性的发挥,使师生成为易班平台建设的主人翁。

工大易班积极打造了“微图片”“微光影”“微调研”“微直播”四维平台,不断提升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和影响力,努力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中国传统文化、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内容有机嵌入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的网络微图片、微视频当中,用充沛的正能量和高昂的主旋律唱响网络最强音,引领并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四个创新:全面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一)筑牢技术根基,在平台自身功能建设上求创新

新媒体时代,以“三微一抖”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发展日新月异。工大易班平台在把握好自身定位和价值导向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与其他媒体的功能分工,做好媒体之间的共融互通。

一是通过校本化软件应用平台的开发与建设,逐步形成了具有工大特色的易班平台软件生态圈,从底层技术层面打通了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了基础信息共享共用。二是通过整合校(院)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资源,工大易班推出了“一站式”线上服务大厅,大学生可以通过易班手机客户端方便地查询成绩、个人课表、图书借阅等服务信息。三是通过对易班平台进行二次技术开发,“易调研”“易点赞”“易抢座”等易班轻应用先后上线,校(院)师生均可通过简单快捷的方式,发起在线调研、投票以及抢座预约,大大提升了工大易班平台的服务质量。

在顶层设计层面,工大易班充分将主流媒体重要思想观点和思想政治育人元素融入大学生线上、线下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全息化、全员化和全效化。教育与信息服务功能的有机融合也为易班用户常驻易班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聚力梯队建设,在易班队伍协同发展上求创新

工大易班努力探索以易班发展中心为主体,以易班发展中心办公室、易班学生工作站、易班网络工作室为驱动的工作格局。建立了“校级易班学生工作站、学院易班学生工作分站与班级易班网络班长”三级梯队架构。各级工作站配置专项经费和独立工作场所,由专职教师与辅导员对平台的日常管理、维护运营进行全面指导与统筹协调。工作站采用业务考核与创新绩效双效激励机制,施行统一管理和定制化培养,确保了分工明确、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形成了校、院、班三级组织评价、反馈、保障体系,促进了易班平台的和谐共建与协调发展。

此外,工大易班利用组织优势和平台优势,充分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鼓励各类实践社团、志愿组织进易班、用易班,大力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系列社会实践,搭建起大学生成长成才、奉献青春、服务社会的桥梁与纽带。

(三)加强品牌培育,在教育内容供给质量上求创新

“内容为王,价值为皇”是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质量的核心原则。工大易班应教育之所求,谋学生之所需,以遴选、培育网络名师、名品工作室为抓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结构,提高师生作品供给质量,形成了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内容供给“生产线”。

网络工作室品牌培育,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乏力与品牌效应不足等问题。这一举措既满足了广大师生对优质网络文化的实际需求,又为师生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创作与实践平台。近年来,网络工作室出品的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被推荐到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参赛,共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3项。

此外,工大易班依托校园文创工作室团队,设计研发了以“大琦”校园吉祥物为形象代言人的校园文化产品,其中创意生活类38种、学习用品类30种、办公用品类34种,围绕吉祥物制作了一系列公益动画宣传短片和主题教育海报,使得网络教育载体可触、可摸、可感,增强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触网、快乐用网、自觉维网。

(四)抓实课程阵地,在网络课程思政上求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工大易班积极推动以“德融课堂”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课程思政,让专业课有了“思政味”。借助易班优课教育平台优势,以校园“微”课堂为载体,将德育内容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教师重点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设计课程,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正向引导和良性影响,引导学生求真向善,执着探索,不断提高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从而使优质的校园“微”课平台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阵地。目前,51个“德融教学”好教案、31个“德融教学”好课堂、26个“德融教学”好教师,已经入住校(院)易班优课教育网络平台,初步建成了校园“微”课系列教学资源库。

2020年,工大易班“微图片”平台共推送36期,1285张微图片,浏览人次达10万+;工大易班“微光影”平台共制作定格动画10部,微视频18部,总访问量已达到8万+;工大易班“微调研”平台开展31次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12篇;工大易班“微直播”平台共完成直播30余期,观看浏览量达1.5万+,成为校内首席直播平台。2020年,齐鲁工大易班活跃和共建指数稳居省属高校前20强,其中5月份和9月份共建指数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十强。近年来,共有30余所兄弟高校通过线上咨询或线下走访等形式来我校调研学习,校(院)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易班共建高校。

(作者简介:李杰,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左殿升工作室核心成员,计算机学院团委书记,副教授。)


作者:李 杰

编辑:扈美辰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