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辅导员领航工作室:山东大学④ | 以谈心谈话促成长——辅导员谈心谈话搭建情感教育桥梁
发布时间:2021-10-31 08:36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10月刊作者:路 乔 A+A-
-分享-

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本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身心健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谈话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能够通过倾听学生心声和话语沟通,使师生之间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便于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建议,进行教育引导。作为范蕊工作室的主要成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案例,分享有关谈心谈话的几点心得。

 

真诚走近与帮助,建立谈心谈话的前提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00后大学生个性突出,思维活跃,但不善于处理情绪情感问题。辅导员开展细致入微的谈心谈话,有助于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刚成为辅导员时,我服务的是大三学生,与学生快速熟悉起来,摸排了解学生的各类情况,是那时摆在我面前的重要任务,而工作室的公益讲座给了我思路。《辅导员如何与学生谈心谈话》《辅导员工作何以走心》等各类讲座都指向了一个解决方案:一对一谈心谈话。

我用问卷的形式向全体学生发起调研,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各类诉求。通过分析问卷,我发现工科学生普遍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面临困难。于是我便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为学生开展四六级考试备考讲座,组织模拟考试,推荐英剧、美剧等帮助学生练习口语听力。渐渐地,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仅停留在学习层面,变得更为深入与丰富,学生遇到问题也愿意与我沟通。

真正用心帮助学生,是辅导员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辅导员要善于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学会破冰、拉近距离,建立谈话的基础和前提。

 

懂得倾听与尊重,提升辅导员的基本素质

 

每个人都热衷于表达自己,但又都希望别人能够认真倾听自己。与学生谈话的时候,倾听是最有效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辅导员在耐心倾听的时候,也会在情感上与辅导员亲近。但倾听并不容易,辅导员要学会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看世界,了解学生叙述背后的动机、事实、情绪与感受。因此,掌握倾听技巧,做个好的倾听者,是优秀辅导员的基本素质。

工作室定期组织校内辅导员举办工作沙龙,由辅导员分享近期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工作中的难点以及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帮助辅导员减轻工作压力并疏导因压力导致的焦虑等情绪。尤其是对于许多刚刚进入辅导员队伍的同仁来说,通过工作沙龙了解面向辅导员广泛征集的各类问题,借助大家的讨论解答自己的难题,学习优秀辅导员的工作经验,成为自身成长的有益方式。在首期辅导员沙龙中,谈心谈话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围绕“为什么谈、与谁谈、谈什么、怎么谈”四个方面,分享谈心谈话技巧与工作案例。在这次谈心谈话沙龙中,倾听与尊重是被提及最多的两个高频词,也是给辅导员最中肯的建议。

笔者曾经与一位遇到学业困难的女同学谈话,该生不及格科目较多,极有可能留级。谈话间她的眼神总是刻意躲避、语速很快、坐立不安。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立马想到“陌上花开”公众号中有一篇文章写道:“辅导员要帮着解决问题,而不是指责。”因此我没有在意其讲话时的不礼貌与态度上的敷衍,而是彻底接纳,透过她的情绪去分析背后的原因,倾听她的经历,帮她找出隐藏在学业问题背后的症结。倾听的过程中,我不断通过点头、微笑和目光接触的方式来呼应她的讲话,让她感受到我在认真倾听。

第一次谈话结束后,我意外地收到了这位学生发来的信息:“老师,您人真好。”之后,她每周都主动向我汇报学习情况和进展,并能够在压力大的时候主动找我谈话,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在后续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这位女同学曾经被确诊为轻度抑郁,所以有时她的言语举动会表现得不耐烦、焦躁,但这并不是出于她的本意。在与我交流谈心时,我始终保持微笑耐心地听她讲话,并理解接纳她,从不刻意打断甚至批评,这才让她有了想要对我表露内心的勇气。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具备足够的耐心、细心,在理解与尊重的前提下开展谈心谈话,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位学生后来跟我交谈时说:“每次跟您聊完我都感觉舒畅了很多,我觉得您真的是亦师亦友,有亲和力、有魅力。”这位女同学后来能够正视自己的学业问题,在当学年期末考试中所有科目一次性通过,她的性格也开朗了许多,抑郁焦虑情绪得到了极大缓解。

成为懂得倾听的辅导员,学生便多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拥有一份耐心,在倾听中表达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无形之中可能帮助一名学生、一个家庭。

 

学会共情与理解,找到建立信任的关键

 

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是建立彼此信任、理解的良好师生关系。共情最初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阐述:“咨询员能够正确了解当事人内在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将有意义的信息传达给当事人。明了或察觉到当事人蕴含着个人意义的世界,就好像是你自己的世界,但是没有丧失这‘好像’的特质。”

共情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感同身受,即能够设身处地感受他人的内心世界。作为一项沟通技能,共情被认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关键的因素。对于辅导员来说,共情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与学生产生同样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和自我了解。当辅导员对学生的回应“具有同感”时,学生会感到被理解,从而有一种舒畅感和满足感,促使学生作出默契的回应。

工作室依托“陌上花开”公众号,开设《答学生问》《回信》《学长学姐有话说》等栏目,用学生喜欢的方式、用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与学生对话,解答学生在生活、学习、情感方面的困惑。

一位正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学生主动找我谈心,告诉我她经常失眠,同为一个宿舍也在备战考研的舍友每天起得比自己早、睡得比自己晚,总感觉自己的复习时间不如别人多、复习进度比别人慢。听着学生的讲述,我想到了自己读大学时的经历,便告诉学生:“我非常能理解你的感受,你现在就像当年的我一样。”简单的一句话,让原本眉头紧锁的学生瞬间轻松了。辅导员要善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被理解,缓解焦虑情绪。

我告诉这位学生,自己上大学时曾有一段时间也一直跟舍友暗自“较劲”,但是这种“较劲”其实是自己在跟自己较劲,最后受困扰的还是自己。我引导学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只要复习足够高效、完成既定任务就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我的经历中得到了启发,经过几天的调整,她放下了心中的“较劲”,学会认认真真做自己。

共情就是这样,一段简单的自身经历,一句“我理解你”,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辅导员往往以过来人的口气对学生说教、讲道理,将自认为行之有效、合乎情理的方法强加给学生。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忽视了学生需要被了解、接纳的特点,未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沟通中,辅导员采用“共情”技巧,以理解、平等、尊重的态度出现,而不是一味教诲、劝说,会让学生从心底真正感受到被理解、重视和关心。

谈心谈话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辅导员必备的重要工作技能之一。在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辅导员要学会倾听,懂得共情,以情育人,以情化人。

(作者简介:路乔,山东大学范蕊工作室核心成员,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辅导员,助理研究员。)


作者:路 乔

编辑:扈美辰

审核:王 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