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阵地,在日常工作中要呵护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不同学生群体提供针对性教育辅导方案。
女大学生教育与指导工作室是唐玉琴工作室打造的“聊城大学辅导员协同创新社区”之一。工作室以培育女大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爱的“四自”品质为目标,致力于通过专业课程讲授、技能素质拓展、健康心灵呵护,培养能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女大学生。
关注学生需求,制定育人目标
工作室关注女大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按照“清单化”目标、“一体化”育人、“项目化”实践的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
2021年,聊城大学本科生中女生占比为61.2%,新入学女生达4545人,占大学一年级新生总数的58.5%。作为立德树人、培养青年人才的关键平台,女大学生教育与指导工作室面向全校女生开展精准思政教育,针对当代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知识技能、心理素质、人际交往和就业现状等,多维度、全方位打造“美丽、知性、成功”的新时代女大学生。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组织了女性形象设计、女子健美操、知识竞赛、女性文化研究学术讲座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着力于开阔女大学生视野,提升女大学生综合素质。近年来,工作室培育的女大学生中,精通书法、乐器,同时成绩优异,考取名校研究生的全能型人才不断涌现。
工作室以培育女大学生的“四自”品质为成才的出发点,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成才的着力点,以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成才的突破点,以落实就业工作为成才的落脚点,建立健全科学培育体系。工作室定期组织召开辅导员工作沙龙,让辅导员互相交流工作经验,解决女大学生服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定期召开女教师与女大学生座谈会,教师结合自身经历教育与指导女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强化系统设计,凝聚品牌共识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起着关键作用。在日常运行中,工作室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将学生的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有效结合,全面整合平台、师资、载体等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育人效率和质量。
以第一课堂为主力,积极培育“知识女生”。工作室着力构建“第一课堂+主题班会”的育人模式。通过业务培训、教育指导方法传授等,不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和思想育人能力。举办“诗词中的女性形象”“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看女性地位”等系列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增长知识、修养气质、涵养品格。工作室还创建了“倾听心理工作坊”“心语筑工作室”等品牌项目,通过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专业指导、朋辈辅导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她们在心理健康、学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第二课堂为抓手,着力打造“美丽女生”。工作室努力打造“培训+实践+展示”个性化育人平台,开展“燃青春岁月,展女生风姿”系列活动。通过插花、茶道、古典舞表演、古诗词朗诵等,诠释当代女大学生的内在学识、技艺与气质修养,让女大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工作室还组建了芳华舞蹈队,进行专业组和业余组分级培训,通过文艺晚会、健美操比赛、汉服秀、旗袍秀等活动,陶冶女大学生的艺术情操,培养学生独立、坚韧、自信自尊的气质和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良好精神面貌。
鼓励参赛,铸就“全能女生”。在工作室的指导下,政管学院学生团队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法学院学生团队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成功进入全国总决赛。在2021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中,法学院学生团队获得山东省一等奖。学生在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集中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也彰显了工作室的育人成效,也打造了工作室的育人品牌。
牢守前沿阵地,提升育人实效
随着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辅导员的重要任务。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大学生几乎处于“无网不生活”的状态,这对于他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组织方式等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工作室紧跟时代发展,借助全媒体平台,探索育人新路径。在日常工作中,深刻把握传播规律,利用新闻传播的特点,以新闻传递信息,以道理感化心灵,以知识养育人才。
工作室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思政教育工作团队,邀请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人才,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办“光岳论坛”系列知识讲座,不断提升网络育人工作质量。确保思政工作精准化,着力提升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为聚力新媒体传播阵地建设,形成宣传合力,工作室建立起从选题、采编、产出到宣发为一体的扁平化宣传模式,聚焦内涵和外延创新,提升舆论传播实效,健全体制机制,提升舆论传播的科学化水平。以微信公众号、聊大新闻网、青春聊大网站为主阵地,以QQ、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为辅助,在工作室和学生会、新媒体中心的合作下形成传播矩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赋能育人事业,开创时代新局
工作室以“整合资源、提升水平”为原则,开展理论学习与研究,加强业务培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女大学生教育与指导工作团队。
为促进工作室的发展以及成员的成长,工作室收集并整理了关于女大学生管理与研究的相关资料,如《你的声音可以改变世界》《别样的色彩》等书籍,以及《自媒体时代女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对策》《网络文化与女大学生思想教育》《当代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培养策略》等研究资料。同时,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每月确定一个主题,有计划地开展学习、阅读、研究与培训,不断提升工作室成员分析新形势、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工作室注重结合当代女大学生的现实问题,加强理论分析,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几年来,在唐玉琴工作室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女大学生教育与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针对当代女大学生的教育现状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等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共申报校级及以上课题10余项,工作室创新女大学生教育与指导方法20余项,在开展工作的基础上,撰写教育科研论文20余篇。
女大学生教育与指导工作室在保持传统优质项目的基础上,着力创新协同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不同专业间的合作沟通,实现育人资源的共享,建立健全教育资源库,以多样化模式育人,提升女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格局,培养其自立、自强、自信、自爱的优秀品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作者简介:季昌伟,聊城大学唐玉琴工作室核心成员,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
作者:季昌伟
编辑:扈美辰
审核: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