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辅导员领航工作室:聊城大学④ | 馨家园:资助育人 温润人心
发布时间:2021-11-29 08:20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11月刊作者:石 勇 A+A-
-分享-

聊城大学唐玉琴工作室成立了“馨家园”工作室,着力探索孤儿学生资助育人机制,建立健全以服务孤儿学生为本,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的全方位资助育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孤儿学生的生活、精神、能力、文化“富足”,在育人服务过程中温润人心。

 

“助”中求实效:建好“馨家园”

 

“馨家园”工作室在“助”中求实效,以保障孤儿学生基本生活为基础,逐步满足孤儿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需求。

2015年,在聊城大学唐玉琴工作室的引领下,孤儿大学生帮扶团队“馨家园”工作室成立了。工作室对孤儿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和完善孤儿学生专属档案140余份。工作室以“不再孤独”为内驱力,以“亲情”为凝聚力,为孤儿学生提供“专项通道”。通过QQ群、微信群、一对一帮扶等,为孤儿学生营造“馨家”氛围。开展生活、学习交流活动,使孤儿学生结为“兄弟姐妹”,充分感受“家”的快乐和“亲情”的温暖。

工作室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为主,以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为重点,以社会资助为辅助的全方位资助育人体系。学校为“馨家园”的孤儿学生提供优先通道,孤儿学生可优先、全面享受国家及学校的资助政策,确保孤儿学生在校安心学习和生活。

工作室搭建了“微心愿”资助平台,在第一期活动现场,聊城市公安局100名干警实现了孤儿学生“微心愿”50个,捐赠生活、学习用品200余件。通过“爱心大礼包”,工作室每年为孤儿学生准备充足的学习、生活用品,而“爱心超市”则按照师生捐助、超市运作的模式,每年提供3000余件物品供孤儿学生免费领取。还有“爱心单车”为孤儿等特殊困难学生购买自行车,让学生免费使用;“爱心银行”按照“诚信抵押,无息外借”的方式,解决孤儿学生的燃眉之急;“爱心眼镜”每年免费为孤儿学生配制眼镜;“爱心保险”免费为孤儿学生购买商业保险。工作室坚持贯彻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多引导一次的“四多”原则,为孤儿学生提供兜底保障。

为切实让孤儿学生感受“家”的温暖,学校建立了党政机关干部和学团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从学校党政领导到学院党政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对“馨家园”的学生开展开学必访、寒暑假前必访、逢年过节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发生意外必访的“五必访行动”。同时,工作室加强与校友和地方政府联系,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孤儿学生关爱模式,汇聚更多爱的力量。

 

“精”上下功夫:加强思想建设

 

“馨家园”工作室在“精”上下功夫,以开展多样活动为切入点,注重孤儿学生心灵成长。在保证孤儿学生生活无虞的同时,将人文关怀贯穿资助育人全过程、全方位。

工作室通过“诚信伴我成长”主题征文比赛、“七个一”诚信教育工程等9大项15个系列的活动,深化资助育人效果,确保孤儿学生资助及关爱工作科学开展。通过“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健康教育进班级等深入浅出地普及心理知识与技能,塑造孤儿学生的阳光心态,助推孤儿学生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工作室不断加大对获得国家、省政府奖学金学生的宣传力度,定期开展“每周一星”和“自立自强之星”的评选活动。通过典型评选和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激发孤儿学生奋进向上的动力和自我发展潜力。

针对部分孤儿学生时常伴有心理障碍、不良情绪等问题,工作室通过开展技能大赛、趣味运动会等培养孤儿学生的阳光心态。同时,举行情景剧表演,注重在表演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和训练方法,使存在心理障碍的孤儿学生变得更健康、更阳光。

 

“优”上作文章:提升综合素质

 

“馨家园”工作室在“优”上作文章,以提高孤儿学生学业水平和技能水平为新动力,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并秉持“五育融合”的理念,促进资助、关爱、服务、育人全面发展。

针对孤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工作室搭建“导航式”学业平台,开展“名师导航”“学业导航”“聊大讲坛”“栖凤林论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星火影院”等活动,对孤儿学生进行学业导航和通识教育。

工作室还搭建起“体验式”素质拓展平台,实施孤儿学生创新创业“百项工程”建设,打造“项目+团队+导师+实践+评奖资助+成果分享”的实践育人模式,组织孤儿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计划设计、资助政策宣讲、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学生诚信感恩状况调查等活动,增强孤儿学生的实践体验感。利用国防生素质拓展基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阵地,增强对孤儿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学有收获,行有导向,做有成效,工作室还搭建了“导师制”就业指导平台,组织开展包括团队辅导、专题报告、参观学习、素质拓展、面试辅导、职场体验等10个环节的就业创业训练营计划,采取专业教师第一课堂教学、企业导师第二课堂辅导、孤儿学生到企业实地体验的形式,拓展孤儿学生的就业视野,从扶贫到扶智,实现长效帮扶。近年来,孤儿学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

 

“魂”上铸根基:打造“家文化”

 

“馨家园”工作室在“魂”上铸根基,以优秀文化育人为着力点,注重在资助工作中打造“家文化”。形成安全之家、奋进之家、文明之家发展新格局,促进孤儿学生用知识开阔眼界,用文化收获幸福。

打造安全之家。工作室通过多元化帮扶方式弥补孤儿学生的情感缺憾,组织实施牵手计划,学团干部通过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孤儿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及时提供帮助。通过开展“一帮一”警校牵手活动,增强孤儿学生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认同感。在“警惕校园贷”“安全知识100条”等知识竞赛、报告会和座谈会中,不断提高孤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防范技能。

打造和谐之家。通过座谈会、“名师茶座”等形式,工作室组织师生一起谈理想、谈生活、谈学习、谈困惑和规划,让孤儿学生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在“最美微笑大使”评选活动,让孤儿学生通过自我展示,学会接纳自我、肯定自我。在团体游戏、“我心飞翔”征文活动中,引导孤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质。

打造奋进之家。工作室通过案例式、比较式、示范式等教育方式,开展“馨家园故事会”“我与明天约会”等教育活动,将“扶困”与“扶智”“扶志”深度融合,逐步形成“资助与教育同行、助困与育人并举、扶志与扶能共进、素质与能力同育”的工作格局,潜移默化地浸润孤儿学生心灵,促进孤儿学生全面发展。

打造文明之家。工作室通过心理健康排查建立孤儿学生心理档案,开展生命财产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人际关系讲座等,引导孤儿学生尽快适应并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借助校纪校规教育,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并组织开展基本道德基础文明教育,教育孤儿学生诚实守信,规范言行。工作室还通过“馨家园我的家”征文、“馨家园”家徽和家训设计、伙伴计划等,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家教育,激发孤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对“馨家园”的归属感。

“馨家园”工作室将在孤儿学生资助育人方面不断汇聚甘露、日臻完善,通过物质资助、道德津润、情感激励、能力拓展等措施,创新关爱帮扶方式方法,将立德树人融入孤儿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把党和国家对孤儿学生的资助政策落实落细,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赓续奋斗。


基金项目:本文为聊城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研究”(32102015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石勇,聊城大学唐玉琴工作室核心成员,文学院团委书记,讲师。

作者:石 勇

编辑:扈美辰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