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辅导员领航工作室:临沂大学① | 以沂蒙精神“培根铸魂”,滋养学生心田
发布时间:2021-12-29 08:30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12月刊作者:胡秀俊 A+A-
-分享-

编者按:临沂大学胡秀俊工作室以“沂蒙精神育人模式构建”为建设方向,用沂蒙精神为大学生“培根铸魂”,分层推进认知与感悟、体验与践行、固化与提升“三阶段育人”模式,并将沂蒙精神与党建、班团建设、学风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等相融合,倾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讲师团、沂蒙精神宣讲团、临沂大学国旗护卫队三个重要育人团队,让沂蒙精神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给养,在沂蒙精神的传承、弘扬和践行上,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本期关注》走进胡秀俊工作室,向读者呈现工作室以沂蒙精神滋养学生心田的教育创新和成功经验。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核心要义,是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所需要的精神营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临沂大学胡秀俊工作室以“沂蒙精神育人模式构建”为方向,致力于沂蒙精神的传承、弘扬与践行,坚持以沂蒙精神为大学生“培根铸魂”,将沂蒙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红色传人”,取得了显著成效。

 

顶层设计支持,分层推进“三阶段育人”

 

2016年5月,胡秀俊工作室入选山东省第二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名单。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工作室建设,将其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临沂大学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成立了由学校分管领导任组长、学校各主要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工作室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工作室建设。

在开展沂蒙精神育人的研究和实践中,工作室严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认知规律,探索并提出了“三阶段育人”工作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第一阶段是“认知与感悟”,即针对大一新生重点施行筑基工程和励志培养计划,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科学规划大学生活。第二阶段是“体验与践行”,即针对大二、大三学生,重点施行铸魂工程和立德修身计划,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修身、成才,锤炼学生的高尚品格。第三阶段是“固化与提升”,即针对大四学生,重点施行筑梦工程和远航计划,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引导学生牢记诚信感恩、勇于创新创业、矢志艰苦奋斗、不忘反哺社会。

 

构建机制,深度实施“四个融合”

 

一是构建沂蒙精神与党建融合机制。学生党支部把红色文化、沂蒙精神纳入“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的必学内容,融入支部“三会一课”和日常学习中,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党员参观沂蒙红色教育基地、寻访“最美沂蒙人”、参加“重走抗大路”“红色基因代代传”“井冈山上铸师魂”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党员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的具体实践中更加坚定“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信心与决心,实现个人价值、学生成长与党建目标的“融合共生”。

二是构建沂蒙精神与班团建设融合机制。工作室把沂蒙精神的学习和教育作为班级建设和团支部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团员青年中常态化开展沂蒙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班团活动。如,组织学生收看一部反映沂蒙精神的电影或电视剧、观看一部反映沂蒙精神的舞台剧、唱响一曲反映沂蒙精神的“红歌”、撰写一篇学习沂蒙精神的心得体会、召开一次研讨沂蒙精神的班会或团会。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全面认知沂蒙精神、主动认同沂蒙精神、自觉践行沂蒙精神。

三是构建沂蒙精神与学风建设融合机制。该机制以沂蒙精神为主线,深入开展思想引领、学业帮扶、习惯养成等系列活动,通过举办优秀校友报告会、退役大学生士兵座谈会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班干部、优秀学生代表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使命,养成良好学风,练就过硬本领。

四是构建沂蒙精神与创业就业融合机制。工作室充分发挥沂蒙精神所展现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将沂蒙精神特质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组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举办“扎根边疆,奉献青春”优秀毕业生宣讲会等,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投身基层建设,踊跃参与“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录、新疆招录山东省优秀高校毕业生等项目。

 

点面结合,倾力打造三个团队

 

一是组建教育基地讲师团。组织学生到沂蒙红色基地开展体验式现场教学,是工作室开展沂蒙精神育人的重要环节,而现场教学讲师是红色教育基地和学生联系的纽带,其讲解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受教程度和学习质量。为此,工作室将红色基地讲师的选拔和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组织讲师团成员参加全省寻找青年“政治佳”十佳优秀思政课评选、“我来讲党课”等活动,切实提升讲师团成员的现场教学素养和能力。

二是全力打造沂蒙精神宣讲团。工作室全程参与沂蒙精神宣讲团的人员选拔、日常培训和指导,着力提升宣讲团在传播红色文化方面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如今,跟随沂蒙精神宣讲团进入红色馆、博物馆参观学习,已成为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固定环节和重要内容,宣讲团在传播沂蒙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感悟沂蒙精神、践行沂蒙精神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深度融入临沂大学国旗护卫队。工作室以“弘扬沂蒙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为指导思想,深度融入学校国旗护卫队,全程参与国旗队的人员选拔、日常训练、思想教育和行为指导。临沂大学国旗护卫队充分发挥了在弘扬沂蒙精神方面的“火种”作用和榜样力量,极大地鼓舞了在校学生参军入伍的热情。近5年,学校共有1000多名学生投身军营建功立业,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加强交流互鉴,着力实施红色励志培养计划

 

工作室注重与其他高校和省内外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交流互鉴,加强成员培训。近年来,先后组织成员赴井冈山大学、延安大学、赣南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皖西学院、龙岩学院、嘉兴学院等,进行红色文化育人的学习和培训。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等主题,工作室在校内举办辅导员工作沙龙10多场、召开座谈会20余次,并与江西省高校名师工作室黄志兴工作室联合开展了面向全国高校辅导员的“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征集活动,着力在理论学习和讨论中加强育人模式的推广和交流。此外,工作室还加强育人工作研究和实践探索,成员聚焦“沂蒙精神育人”这一研究方向,潜心开展工作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共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组织汇编材料10余套;先后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3项、团中央课题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5项。

红色励志培养计划的核心是组建红色班,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为主要内容,从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优良作风、意志品格、行为规范等方面入手,以集中强化培训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沂蒙精神励志教育和实践体验活动。一是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为红色班学员举办专题讲座,推荐学生阅读名人传记、红色经典等书籍,开展励志专题教育。二是制定并严格执行日常作息时间表,组织开展“下基地”等励志实践体验活动。三是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推动红色精神传播。

(作者简介:胡秀俊,临沂大学胡秀俊工作室主持人,国家社科专家库专家、山东省红色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教授。

作者:胡秀俊

编辑:扈美辰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