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编者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我省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的重要战略部署。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构建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建立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协同机制,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精准对接“十强”产业需求,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高等院校该如何作为?本期关注特刊发五所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与探索。
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产业发展和转型,是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社会发展赋予高校的使命。2018年2月,我省出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我省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的重要战略部署,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责任,更是重大挑战。2018年2月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动员大会之后,各高校也都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整合校内资源、调整专业结构、成立相关研究机构、积极对接产业发展等方式,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烟台大学地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三核”地区之一——烟台,服务地方发展、服务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是大学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烟台大学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在办学机制体制建设、校地融合和校企合作、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与实践
一、政府高校共同发力,建立校地融合长效机制
在全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地经济发展进入聚集优势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高校提供有力的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持。因此,加快校地融合发展,既是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既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也是地方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烟台市政府主动与驻地高校对接,探索完善校地融合长效机制,出台相关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校地融合,支持高校发展。烟台市政府建立了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并将会议地点设在高校,联席会议搭建了高校与政府部门对接交流的有效平台,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高校发展、校地融合、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烟台市设立了校地合作基金,用于鼓励支持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包括高层次人才引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等政策,为驻烟高校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当前高校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地方高校大多面临资金不足、发展空间受限、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加强校地融合、校企合作,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是突破发展瓶颈、突出重围的有效战略选择。为与地方精准对接工作,加强校地融合与校企合作,烟台大学2018年调整了对外合作与服务地方领导小组,成立了服务地方办公室、对外合作与服务地方专家委员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提高学校对外合作与服务地方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拓展地方合作与社会服务领域,推动校地深度融合发展。
二、加速校地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既是高校的一种社会责任,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山东高等教育亟须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对地方高校来讲,需要持续推进校地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共赢的目标,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烟台大学牢牢抓住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地方,积极动员学校相关部门和专业加强与政府对接,充分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加速校地融合和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2018年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了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的研究高地,助力烟台市核电装备千亿级产业集群、中国核技术自主创新集成基地建设,这与2019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在烟台重点布局核电装备产业相吻合。另外,与杰瑞集团、上海交通大学等签署校地院所合作协议55份,2个项目入驻烟台市校地合作示范基地,2个实验室获批烟台市首批立项建设重点实验室,获批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立项试点建设单位2个、校企共建合作平台11个。2018年11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援建烟台大学第13次会议在烟台成功举办,会议以“聚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持续提升烟台大学学科建设水平,推动校地校企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7个学院分别与两校对应院系签署合作协议,新形势下两校援建模式深化拓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地缘优势,找准着力点,瞄准主攻方向。烟台大学围绕学科(专业)对接产业(企业),积极开展对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及烟台“7+N”产业。2018年学校新增“投资学”“休闲体育”两个专业分别对应“十强”产业中的现代金融、文化产业和医养健康产业,同时对部分专业进行了停招或减招。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群、药学专业群获批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分别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中的高端装备、现代海洋、医养健康产业。另外,学校与烟台开发区签署合作协议,科教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未来将把与开发区优势主导产业相契合的部分学科(专业),由本部迁移至开发区科教园区,充分发挥高校和地方的优势与特色,扎实推进资源整合,全面推动人才培养、项目开发与成果转化。
三、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拓展更多发展机会
对高校来说,高层次人才已成为促进学校发展、提高学术竞争力的关键,引进高层次人才对于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很多高校存在引进人才水平不高、高层次人才不多等问题,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对高层次人才工作提供各方面支持。2018年,烟台市政府出台《烟台市引进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实施办法》,成立人才智力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专班,出台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政策,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为高校引进人才提供了有力政策、资金支持。
烟台大学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2018年柔性引进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专家12人,聘任产业教授58名,外聘兼职教授12人。引进博士研究生或副高级以上人才90人,省“泰山学者”2人、省“外专双百”专家团队1个、省属高校优秀青年人才联合基金计划人才1人、烟台市“双百计划”专家3人。另外,学校在2018年全职引进李小鹏博士,入选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创新团队引进支持计划。李小鹏教授带领药学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成为全省药学方向唯一的一流学科。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依托“一事一议”人才项目引进江亮博士,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突破了学校“一流学科”发展瓶颈,使学科与城市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不断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除了引进高层次人才,我们还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和“朋友圈”。高层次人才的周围必定聚集了一批高端人才和资源,通过他们来宣传山东、宣传山东的人才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山东工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助力,为高校拓展更多的发展机会。
城市因高校而盛,高校因城市而兴。在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需要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与高校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校地发展的深度融合。高校则需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校地融合校企合作,强化科技与经济、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烟台大学党委书记 张伟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