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主题
近年来,烟台大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特色,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持续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推动科教、产教、校地快速融合,加快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形成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队伍,建设一批高端科研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培育产生一批标志性的科技成果并实现转移转化,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做法与经过
烟台大学主动对接地方需要,全面加强产学研合作,着力推进校地融合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形成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完备的有利于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成立烟台大学服务地方工作委员会和烟台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有利于开展科教、产教、校地融合的机构的工作职责,成立服务地方办公室,设立烟台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教融合发展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制定出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地方工作的意见》。
健全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的人事评聘管理制度,出台《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评聘工作实施办法》。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出台《绩效工资实施意见》。
多举措全方位简政放权,鼓励创造高质量科技成果并实现转移转化,修订《教研科研业绩量化计分办法》,完善制定《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工作方案》。
二、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队伍
全面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的队伍建设。学校非常注重对专职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养。1人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认证的“全国高校高级技术经理人”资格,1人参加山东省公务员局主办的山东省技术转化机构培训班,1人参加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和山东省科技厅联合举办的“2018年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班”,2人参加省科技厅举办的“山东省技术市场管理与技术经纪人培训班”,1人获批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员”资格。
三、以平台建设为重点,搭建一批产教融合的高端科研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产教融合激发科研创新动力。借力于产学研合作,学校建有众多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现有2个国家技术推广(转移)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4个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新型制剂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
全面深化校地校企融合发展,融入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彰显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合力。学校与山东绿叶制药集团共建烟台大学药学院,与烟台市台海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台海集团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技术研究院,与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建烟台大学农学院,与紫光集团共建新华三数字创新学院。2020年,学校成为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主要共建单位。与东莞世皓新材料生物科技公司共建“烟台大学多尺度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与中集来福士共建“烟台大学海洋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与绿叶集团共建“烟台大学先进医药产业研究院”等9个产教融合科研合作创新平台,相关部门、企业为平台提供建设资金数千万元,广泛拓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通道。
积极组织参加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中国(淄博)国际科技成果洽谈会等活动,持续全方位地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搭建桥梁,全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2018年,学校获批山东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服务点资格。2019年,成功备案为烟台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2020年,成功备案为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020年,学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四、以显著成效为目标,培育产生一批标志性的科技成果并实现转移转化
学校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成效。化学化工学院的碳四分离教师团队研发的专利技术“用甲乙酮系列混合溶剂分离丁烷与丁烯的方法”,于2018年荣获中国专利金奖。如今,碳四分离成套专利技术已完全替代了国外技术,转让近40家大型企业,为相关企业增加产值40多亿元。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桩腿热压模具科研团队,承担了海洋“国家重器”摇篮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洋平台“M2模具项目”的研制。每生产一根半弦管产值约13万元,相比进口可节约资金6万元,每建造一座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创造产值近亿元,节约资金3600万元。团队研发的支撑桩腿热压装备与工艺,已用于国家重大战略装备“蓝鲸1号”等30多座海洋石油平台,提高了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成效与启示
2020年,学校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喜人成绩,全年学校开展横向科研项目280项,立项数目和到位经费数均创历史新高。完成“四技”合同认定登记231项,其中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合同147项。2020年,共新增校地校企共建学院1个,共建专业6个,共建科研创新平台9个。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对于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都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烟台大学将以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和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契机,加快推进学校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具有烟大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拓展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效衔接。不断推动科技供给侧和需求侧同发力,消除信息不对称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等短板,引导产出一批原创高质量科技成果,加快推动学校更多更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
作者:烟台大学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