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教材循环使用有争议?教育部回应:存在几大现实困难
发布时间:2020-12-25 10:11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张盖伦 A+A-
-分享-

  近日,有媒体报道,全国中小学课本和教学用书若循环使用1年,可节省200多亿元。于是,“教材循环”的老话题,又有了新关注。24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回应道,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教材循环确实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教材循环,要追溯到2007年12月。那时,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建立部分国家课程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制度。纳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包括小学的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和信息技术;初中的音乐、美术(或艺术)、体育与健康和信息技术。循环方式,是每年补充三分之一新的教材,三年一轮。

  申继亮说,政策从理念上是先进的,提倡节约,提倡资源的保护。但在现实操作上,还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于是,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理念很先进,应该做;但另一种认为政策需完善。在两会上,也有人大代表呼吁,应该停止教材循环使用,按人手一册配发各学科教材。

  申继亮说,他们组织专家组,对全国几个省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座谈,也召开过学生、教师、家长座谈会。概括起来,教材循环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部分循环教材内容更新较为频繁,导致同一课程教材会有不同版本、不同内容的情况,增加了教师授课难度,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若使用循环教材,学生无法在课本上进行笔记和标注,跟现在的学习习惯不太一致。各地普遍采用上课发书、下课收书的模式,其实影响了学生的课后复习和预习。

  根据一线反映,大家此前一直认为音乐、美术、体育这些学科教学是“小三门”,原本这些学科便不受重视,现在又让教材循环,其实是加剧了学科歧视。

  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后,循环教材的卫生问题更加突出。“书是循环用,上课发、下课收,下节课发给另一个班的同学,今年疫情以来,教材消了毒,家长也不放心,宁愿购买新教材或复印教材。”申继亮说。

  其实,循环教材管理成本更高。学校要提供专门的场地存放循环教材,还要有人去发放、回收,增加了工作量。此外,受制于印装、限价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小学教材的用纸、印刷、装订等不能采用高成本工艺制作,循环教材使用频率较高,很大一部分教材破损较严重,影响循环使用。

  申继亮说,尽管存在困难,广大学校还是在努力执行政策,克服困难。“关于循环教科书,我们还要继续收集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研究怎么把先进的理念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还要跟财政部等相关部委进一步沟通,一起来研究提出下一步改进的措施和方案。”(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盖伦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明年2月1日起实施!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有了“国标”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 ...

09-01 15:19央视新闻客户端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09-03 10:41人民日报

铭记!传承!奋进!教育系统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远去,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共同铭记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 ...

09-03 16:28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