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让国歌可以被“看见”
——记国歌手语研制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仰国维
发布时间:2021-03-22 08:4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作者:刘肖 龙庆 A+A-
-分享-

仰国维(左二)与邰丽华(左一)交流,用手语“演唱”国歌。资料图片

最近,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刷屏,打动了无数人——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邰丽华用手语“演唱”国歌,引发诸多媒体和网友点赞:无声但震撼!

这震撼一幕的背后,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仰国维主持研制国歌手语长达4年的艰辛历程。采访时,记者发现,仰国维原来也是一位失聪者。

由于国歌没有全国统一的手语表达规范方案,影响了国歌的严肃性,也削弱了国歌的教育意义。2016年12月,中国聋人协会手语研究与推广委员会承担起研制规范国歌手语的任务。2017年初,仰国维积极申请,让研制规范国歌手语的科研课题正式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落地立项。

仰国维年幼时因病致聋,但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自学考过托福,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艺术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尽管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但此次国歌手语的研制工作,却是仰国维未曾接触过的。据仰国维回忆,每次参与课题组研讨会议,总能“听见”不同的声音:“因为某些词汇的表达方式差异,大家争论不休,争得脸红脖子粗。”

为了能搜集到全国各地编制的国歌手语版本,仰国维团队首次动员了中国聋人协会各个手语信息采集点来协助研究。同时,课题组对比不同国家、地区国歌歌词的手语表达,列表逐一分析其共性和差异,找出准确的译点。

在研制国歌手语的过程中,仰国维和他的团队遇到了诸多困难。

首要问题是如何破除观念障碍——研制初期,参与研究的很多人不了解手语语言学的基本常识,也没有翻译学的基本概念。汉语的每个字或每个词,并不能用手语一一对应表达,因为手语作为一种自然语言,有着自己独特的构词特点和句法规则。旧有的国歌手语方案未遵循手语语言特点,且手势动作过多,导致一些聋人不仅看不懂歌词意义,无法跟上音乐节奏,更无法感受国歌的情感。

仰国维带领团队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首次运用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结合的编制方法,让广大听力残疾人在通过手语理解国歌的意义和内涵的同时,更体会到国歌所表达的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心声。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音乐节奏的匹配——课题组在广州的一次会议中拿出了初步方案。两位来自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的教师看完视频后,认为初步方案中,国歌手语的可“唱”性和欣赏性不足,不太接受初步方案。

“这让我们意识到:国歌手语翻译的初步方案和音乐节奏匹配有问题。”仰国维表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利用教育系统内的优势,联系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师生,按照音乐节奏打拍子,帮助研究团队掌握韵律。通过反复磨合,最终制定了理想的方案。

广州会议后,仰国维带领团队重新进行研制、拍摄。2018年,课题组拿出了新方案。在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召开的专家审议会上,审议专家一致认为其方案基本成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作为国内首次以聋人手语使用者为主体研制的国家通用手语规范,实践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要求,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听力障碍人士的关注、重视,践行了“没有我们的参与,不要做有关我们的决定”的人文理念。《方案》的颁布实施,保障了听力障碍人士奏唱国歌的权利,切实解决了多年来广大手语使用者在奏唱国歌的场合,规范、统一、庄重地使用手语表达国歌的愿望。

“希望国家通用手语规范化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让社会通过使用手语更多地了解聋人群体,也让聋人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融入、共享,为祖国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仰国维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作者:本报记者 刘肖 《教育时报》记者 龙庆

《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20日第2版 版名:新闻·要闻

作者:刘肖 龙庆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明年2月1日起实施!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有了“国标”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 ...

09-01 15:19央视新闻客户端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09-03 10:41人民日报

铭记!传承!奋进!教育系统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远去,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共同铭记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 ...

09-03 16:28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