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专家:青少年普法教育课程标准化需多学科参与
发布时间:2019-10-18 13:54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张尼 A+A-
-分享-

日前,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主办的首届“青少年法治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就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推进普法教育课程标准化等一系列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全国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3万余个

早在2016年,教育部会同司法部等七部门就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

文件明确,通过七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到2020年,在各地统筹建成60所左右的国家级实践基地,各地争取在中等以上城市建立至少1所符合标准的实践基地,在县(市、区、旗)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

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副局长刘汉银在会上介绍称,目前全国共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3万多个。

刘汉银还强调,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制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目前实现了宪法法律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全覆盖。

此外,全国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的配备率目前达到了97.3%,各地积极建立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专家吁重视普法教育课程质量和标准化

如何更好地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以及普法教育课程,是本次会议讨论的焦点。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在会上分析称:“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个包括但不限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一门大学问。促进我们从原来的零星的、散落式的普法活动,把它变为一个科学化的、系统化的、全民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主任陈亮在会上提出,要重视普法教育的课程质量和标准化。

“我们做了100多场的普遍法讲座,发现的问题是老师缺乏讲课经验,讲语文、数学、英语没问题,但是讲法治、校园欺凌、反性侵、毒品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预防,讲不出来。”陈亮认为,目前很多学校的老师仍然缺乏专业的研究和分析。

陈亮还表示,未来普法教育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同时要进行课程质量的设计。

“比如,一堂课应该由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的专家进行评定和审核,形成一个量化、可复制的标准,再到各个学校进行老师的培训,从而形成一个长效、固定、统一的标准。”陈亮说。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认为,法治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应该成为很多高校中小学的一个必修课。

他强调,除了青少年法治教育这项工作之外,预防青少年犯罪,化解校园纠纷矛盾,处理这方面的突发事件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作者:张尼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明年2月1日起实施!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有了“国标”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 ...

09-01 15:19央视新闻客户端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09-03 10:41人民日报

铭记!传承!奋进!教育系统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远去,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共同铭记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 ...

09-03 16:28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