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近年来,打造阳光体育校园,已成为青岛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作为高中学校,虽面临升学压力,但青岛二中始终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教学。学校在保证必须时长外,不断尝试着将体育活动与校园文化、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步向“体”“教”不分家的融合之路迈进。
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青岛二中调研体教融合成果。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坚持立德树人
德育与体育有机融合
青岛二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体教融合全过程,学校运动会设计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城市”“民族”“国家”“传统文化”等系列主题开幕式,加强四史教育,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
“众筹+外包”
系统推进课程与课时改革
2019年3月,青岛二中率先推进“一天一节体育课”,保证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每天下午各一节体育课。通过“众筹+外包”方式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瑜伽、武术综合、健身体能、健美操、轮滑、田径共15个体育特色体育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需求,并外聘9位校外专业教练对学生进行课堂指导。
目前,“一天一节体育课”已实行两年多,在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检测中,青岛二中学生长跑良好率达70%以上,学生列队跑8圈不超过25分钟。
“在清华有一句话——‘无体育,不清华’。”据毕业于青岛二中的清华大学2020级学生于骏浩表示,3000米测试是每一位新生必须要闯过的关口。“但得益于二中每天一节的体育课,我比其他新生更快适应了体测节奏。”
“课程项目+俱乐部”
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通过学生联合会下设的体育部和社团联合会下设的各级各类体育社团开展日常活动和比赛。建立校级体育俱乐部16个,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棒球、游泳、武术、健身、健美操、轮滑、高尔夫、攀岩、国际象棋、围棋,将体育课程与体育俱乐部有机融合。
2018年6月,青岛二中与青岛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签约授牌课程实践基地,标志着青岛二中首个对外体育类课程实践基地正式建立。此外,青岛二中还广泛征集社会资源支持学生高端发展,2019年与新的俱乐部合作,聘请原韩国国脚卢旻帝先生担任球队主教练,并为球队配备了韩国助理教练、两名中方教练和一名守门员教练。
“体育节+领导力”
探索深度育人模式
青岛二中始终给学生以充分的体育锻炼和运动的时间,除了体育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学生每天都会有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学校春秋两季田径运动会、体育节、游泳比赛、冬季越野赛等体育项目均由学生联合会下属的体育部主办、各个MT(吸引力团队)竞标承办。
例如,学校每年两次的运动会,将运动会设计成开幕式、比赛项目评判、精神文明评比、商业街等项目,每个项目都由学生通过方案设计、竞标和拉商业赞助的方式获得主持和组织项目的资格。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创意思维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有了很多进行创新设计和实践的机会,改变了运动会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的无兴趣的状态,让每个孩子都是亲身参与者、主动发展者。学校用这样的方式,赋予学生社会角色,培养综合素质。
“互联网+体育”
促进体育教学深层变革
助力体育教育全面推进“互联网教学+体育微视频+线上运动会+数据分析+运动报告+运动处方”等系统化建设,推动普适性的教学改革和个性化的运动兴趣相结合。
学校简介: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始建于1925年,1953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学校,荣获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成立青岛市第一个教育集团,集团内部有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青岛二中分校、西海岸分校(在建)、云谷学校(在建)、菏泽牡丹国花学校,注重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学校占地264亩,在校学生2400余人,教职工225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正高级教师7人,国家、省级荣誉教师近40人,市级荣誉教师近50人。
编辑:冀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