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教再出发
地方高校建设、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相互协作,互为依托,在互动中实现共同发展。烟台大学地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山东省“三核”地区之一———烟台,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服务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是大学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烟台大学结合实际、立足地方,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服务地方既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全力推进以支撑创新驱动战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双一流”建设,办学资源正在按照引导重点支持“一流高校”“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等。作为地方高校,不能与已获得先发优势的高校拼资源、拼投入,只有凭借特色与优势才能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大军中争得一席之地,而服务地方正是地方大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
烟台大学创建之初,就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当地企业的需求等情况来确定的院系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式等,建校的初心就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烟台大学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秉持初心和使命,坚持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走高水平大学的发展之路,在发展战略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路径等重大问题上都紧密结合山东省、烟台市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瞄准烟台市的产业需求,不断优化专业体系。在支撑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上,学校积极设立相关专业。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路径选择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主动寻找与地方共谋利益和发展的生长点和发展路径。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对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和新挑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能够有效整合高校和企业的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科学性、实践性等,是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的路径选择。
烟台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在实践产教融合过程中不断开拓进取,积累了有益的经验。2018年学校专门成立服务地方办公室牵头推进校地、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推动校地、校企共建学院、共建科教园区、共建专业、共建平台、共建产业联盟等多种模式,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绿叶制药集团共建药学院、与烟台市农科院共建农学院、与台海集团共建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与新华三集团共建数字创新学院、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科教园区、与荣昌制药和冰轮集团等共建专业、与企业共建多项合作平台等都是烟台大学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与模式创新。
三、把握战略机遇,深化产教融合,服务新旧动能转换
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烟台市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中国山东自贸区、中韩(烟台)产业园区等重大战略的核心区域,为烟台大学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山东省教育厅和烟台市人民政府就未来5年共建烟台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校地合作发展机制,为烟台市乃至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等支持,为烟台大学实现校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烟台大学将通过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适度调整增加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规模、建设若干“烟台重点学科”“省重点学科”、大力推动与省市科技创新平台的共建共享等举措,牢牢把握战略机遇,进一步结合学校和地方实际,凝练办学特色、培育办学优势,推动实现产教融合的新突破、新发展、新提升。
作者:烟台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郭善利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