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教再出发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东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高等教育紧紧围绕内涵发展战略,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2019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加快推进我省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教强省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双一流”建设、科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人才队伍建设、高职教育等众多方面亮点纷呈。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设专栏《山东高教再出发》,通过数字梳理和案例呈现,多视角展示山东高教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6年,山东率先启动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正式启动了“双一流”建设。经过3年多的努力,尤其是2019年以来,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全力推进,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全面起势。
高校设置与布局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2019年,山东加强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新设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潍坊理工学院、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筹建康复大学,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积极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青岛建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校区、北京服装学院青岛时尚学院。全省博士学位授权点已达16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28个,有本科专业377种,布点数3408个,其中37个本科专业实现了布点从无到有的突破,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不断提高。
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初步构建
2019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对未来10年作出了总体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做了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了总体目标和发展路径,为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启动了10余个配套文件的起草工作,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山东省本科高校分类考核实施方案》,对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实施分类管理和考核,引导和激励高校科学定位、分类发展、彰显特色。近期还将有部分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陆续出台,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初步构建。
高校学科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2019年,山东加大一流学科建设力度,提升高校学科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截至10月底,全省“双一流”立项学科数达到53个,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1.155亿元。全省ESI综合排名上榜高校数达到21所,列全国第三位;ESI前1%上榜学科数达到72个,列全国第五位,其中,省属高校ESI综合排名上榜高校数达到18所,位居全国第一位,ESI前1%上榜学科数达到43个,位居全国第三位。专项投入4.8亿元,重点支持3个博士立项单位和4个硕士立项单位。
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019年,山东高校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八大发展战略”需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成效显著。获教育部认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新获认定数量并列全国首位。新获教育部认定工程研究中心1个。推动高校科技创新,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7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58.3%,体现了我省高校在基础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中的主力军作用。
高教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不断加强教育协作。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部共建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中医药大学,省市共建烟台大学,近期拟推进省市共建潍坊医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域大幅拓展,省教育厅分别与商汤、科大讯飞、浪潮、慧科等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作者:李文锦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