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青岛科技大学①丨牢记教书育人使命 打造课程“金课”——青岛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2-19 11:27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1、2月刊作者:王霞 A+A-
-分享-

  本期关注·“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

  编者按:青岛科技大学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校工作重点,就“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与思考,通过广泛调研,完善政策保障,强化过程考核,树立典型模范等系列举措,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发掘各专业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价值引导、思想引领、精神塑造等教育方式,提升思政教育的思想性、针对性与亲和力,真正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本期关注》走进青岛科技大学,为读者分享青岛科技大学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精彩探索与实践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青岛科技大学在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成效显著,经过几年的摸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以复制及推广的方案。

广泛调研,积极动员

  为更好地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思路与策略,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于2017年两次组织教师赴上海大学进行课程思政工作调研学习,现场交流课程思政的“上海经验”并观摩了“时代音画”课程思政教学公开课。为帮助各科各类课程特别是专业课任课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发挥育人功能,承担育人责任,2017年底学校联合上海大学组织“驻青高校课程思政研讨会”,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教务处及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和我校各学院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150余人到场聆听,让教师们真正明白了课程思政的意义并激发了要在自己课堂上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的想法。

政策保障,立项支持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在各类课程课堂中的融合,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确定为2018年度重点督办大事来抓,举全校之力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先后出台了《中共青岛科技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青岛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和《青岛科技大学德育综合改革方案》,相关教学管理文件也同步进行修订,突出所有课程的育人职能,在制度上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保障。在充分调研和学习了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出台《青岛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方案(试行)》,并于2018年开展了首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立项申报工作,推动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全校范围内的推广。此次立项的专业涵盖了学校所有学院,立项的课程认定为校级教学立项项目并予以经费支持,鼓励以教学团队为立项单位立项申报,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等面向学生数量大、影响广的课程设立重点项目,效果突出的课程及相关材料在泛雅平台上展示,并另外给予经费支持,进一步加强建设。通过此举,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讨论课程思政教学的氛围。

教学相长,过程考核

  很多教师在开展一段时间的课程思政教学后,会发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恰当选取思政元素与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所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是否得当?如何能让课程思政更有亲和力,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何避免死板,生拉硬套?针对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的疑惑,青岛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了一系列专家讲座、交流学习、观摩示范课、集体备课、教师教学工作坊等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解答了教师们在实际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及育人能力。在教与学的同时,学校加强了教学的过程性考核,对立项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检查并组织进行了随堂看课听课评价,引导教师们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树立典型,成果显著

  在学校的引导下,各学院推出了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创新教育模式。数理学院“课间三分钟、传播正能量”红色教育活动利用全校基础课、专业课课间开展德育活动,荣获了山东高校组织工作创新奖一等奖、山东省校园文化活动二等奖。学院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和时事动态,设立“忆高考、惜求学”“谈科技、强兴趣”“大学始、优为人”“庆校庆、知校史”等人文教育主题及“趣味物理故事”“数学家的故事”“解密诺贝尔奖”等与物理、数学学科相关的专业教育主题。全体教师集体备课凝聚共识,用心打造红色新课堂,在每名学生的心中播撒感恩、励志、奋进的种子,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一课一亮点”活动要求教师针对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形成了良好的三全育人氛围。还有不少学院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相互督导听课、问卷调查反馈等形式,共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学校先后有十余名教师自发将自己的课程实践及时总结凝练,撰写了相关的教研论文。机电学院的朱惠华老师将她的“课程思政360度无缝植入”理念融入教学中,获得了2018年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机电学院李剑光老师对授课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取得了课程思政的学生反馈评价,在全国第13届力学课程论坛上作了题为《理论力学课程思政初探》报告,将自己的经验与同仁分享;艺术学院曹芳芳老师将课程思政融入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中,她将授课曲目调整为《世纪之歌》《祖国颂歌》《山河锦绣》《民族花环》《英雄赞歌》《中国梦》等几个篇章,学生们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情感的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课程思政教育,不仅仅学到了演唱技巧,更去主动思考和探讨“四个自信”、家国情怀、民族认同等等。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教发中心也及时将教师们的好案例、好课程、好论文汇总成册,印制了青岛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汇编,将汇编发给每一位教师,由立项的点推及全校所有教师的面,使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覆盖全校。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应邀参加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坊,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讲授深度融合。教发中心主任马骥在“第三届四川省高校教师思政与教师发展研讨会”上做了汇报交流,受到与会高校代表的高度关注。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学生思想上进行着精神塑造和价值引领。但在高校内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借助学校的优势点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热情,站位要高、门槛要低,既要思政元素立场高,又要具有足够的亲和力。教师层面要立足本专业深挖课程中孕育的思政元素,结合时政新闻,活用社会热点,巧妙设计每一堂课,破解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只有聚全校之力,才能让每堂具有课程思政的课程都变成“金课”。

  (作者简介:王霞,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物理学专业教指委委员。)

作者:王霞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