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文课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0-07-13 13:54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长 孙睿 A+A-
-分享-

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是“新高考”改革的一个目标。而要满足学生的选择权,则需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全面改革。我们学校不断探索如何通过“新高考”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通过“新高考”的指挥棒引领学校的“新人文课程”建设,助力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新人文课程”倡导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本质上是“扬长”的教育。“新人文课程”包括自我认识课程、人生规划课程、励志课程,帮助学生涵养心性,实现生命的价值。学校选择学生学习差异化比较大的学科,进行分层授课,为不同起点的学生提供选择,让他们从最适合的层级出发,实现对学科难度的逐渐适应和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艺术审美情趣,为终身幸福奠基,让学生感受生命成长,体验学习快乐,享有情趣人生。

“新人文课程”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承认个性禀赋差异,让学生的生命自主成长、自由发展。 “新人文课程”包括“五板块、四层次”,将课程横向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人文素养课程、科技素养课程、艺术素养课程、国际视野课程、身心健康课程;根据学生参与课程的程度以及所研习的深度,纵向分为四个层级,即基础类课程、体验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和学术类课程。课程体系包含100多门学校特色课程、37个高水准专业化的艺体俱乐部课程,包括五大奥赛、科创和写作的创新课程,满足多元发展需求的高端国际课程和面向全体学生的研学系列课程,涵盖50多个社团的个性化社团课程。

“新人文课程”注重学习模式的创新、学科知识与思维实践的融合、社会发展与自我成长的互联互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人文课程”反对把人变成工具,而是注重“学以成人”,使学生具备实践力、创新力和内驱力。一是倡导“从学中做,在做中学”,设置典礼课程、节日课程、研学课程、行走课程,以活动为载体,推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二是设立科创中心、奥赛中心、阅读中心,推动学有专长的学生创新发展。设立STEAM超级课程,推动学科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是建立学习共同体,强调合作研讨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作者: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长 孙睿

编辑:周玉森 周添琪(实习)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