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烧钱补课”值不值?报班前,家长应先衡量这两个因素
发布时间:2020-08-05 09:00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作者:李百芹 A+A-
-分享-

又到暑假了,很多朋友问,假期花钱让孩子上辅导班“充电”值不值?

其实,这是一个长期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

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

我的一个同事,在没有升级为爷爷之前,最痛恨辅导班,觉得上辅导班根本没用,并且天天弄得孩子不开心。他的儿子从来没有上过辅导班,大学考了山东大学,也挺好的。

后来,有了小孙子。有一天,我们喊他一起吃饭,他说每天要接送小孙子去上幼小衔接班。我们都大吃一惊,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家的孩子也上辅导班。

一个辅导班的坚决反对者,怎么会把小孩送去辅导班呢?

我们一阵嘲笑之后,他却说道:“慢慢你们就知道了。别人家的孩子都上,小学的拼音等一些知识都提前学,一开学人家的孩子都会,咱家的孩子要是不会,孩子不就会受到很大打击吗?听说孩子们都提前学了,到了小学,老师也就不拿时间教,只是检查。这样,小学刚一开始孩子的自信就受到了打击,这不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嘛!

“再说,咱不让孩子上,儿子儿媳也不干,说坚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嗨,都这样,没办法啊!”

他的一声长叹,让我想到了三年前在北京上课,有位讲教育心理学的老师说自己家的孩子上着8个辅导班,在北京这还不算多的。这位老师当时也是一声长叹:没办法啊!

或许周边大环境致使很多家长身不由己,想不到其他办法,不得不让孩子上辅导班。最终得到的结果不论好坏,只能让没有能力选择的孩子自己承担。

不可否认,家长们花钱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甚至不惜超过自身经济条件花高价,都是抱着一个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的祈愿,为了孩子有个更幸福美好的未来,这样的心理没必要被质疑。在这个基础上,谈论辅导班应不应该上,笔者认为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孩子的意愿

如果是孩子非常愿意上的辅导班,上是可以的,花钱也是值的。因为孩子会学到他想要的东西,要么对学过的知识补漏,要么在新领域拓展,花这个钱对孩子会有极大的帮助,这叫物有所值,叫教育投资。如果孩子不愿意,这样的辅导班就没必要上。因为即使去了,孩子也会出工不出力,混日子,纯粹是浪费金钱。关于这一点,家长们去辅导班亲眼看看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就知道了。

这还是小事。重要的是强迫孩子上辅导班经常会造成一些影响学习的问题,破坏孩子和学习的关系。比如养成极差的学习习惯,上课走神儿,懒散应付等。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孩子厌学,这是非常致命的,一旦孩子厌学,也就意味着教育的彻底失败。

咨询中,经常有孩子抱怨父母逼迫自己上辅导班,造成了自己对学习的极度反感,但是家长却不知道孩子对学习的厌恶是来自他们的逼迫。本来一番苦心,结果适得其反,以致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辅导班该不该上,还要看家长的动机

如果家长是有目的的帮孩子学习,可以考虑和孩子商量,征得孩子同意后参加辅导班。

如果家长是为了找个地方看孩子,害怕孩子在家玩手机游戏等,那就是家长偷懒的做法,断不可取。教育孩子是家长的事,谁都无法替代,把孩子扔给培训班,弊大于利。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偷过的懒早晚是要还的。

三、有一部分家长非常急功近利,两眼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

为了提高所谓的学习成绩,不惜强迫孩子上辅导班。这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只要成绩和分数,耽误的是孩子的全人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这样培养起来的孩子也许一时来看成绩是好的,但没有持久发展潜力,甚至很多孩子会被这样的父母逼迫到厌学、休学、辍学。一些杀父弑母的惨剧中,父母基本都有急功近利和强迫控制的一面。

我们还应该看到,不少父母错误地认为,上辅导班就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现实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很少上辅导班,最起码他们不依赖辅导班,相反,他们会比较自觉地安排自己的假期学习。而成绩不好的孩子,很多报了辅导班也没多大起色,甚至越上成绩就越差!这方面有大量实例可证。

这是值得家长思考的现实。

教育是个慢工夫,像种庄稼,用多少工夫,打多少粮食,偷不得半点懒。不仅如此,家长还要学会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技巧,做到尊重生命规律,科学育儿。

如果想要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家长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培养孩子主动学习上来,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学会管理自己,有序安排假期生活。

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作者:李百芹,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山东教育》“心理奇点探索”专栏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潍坊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作者:李百芹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