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模板”助非师范类新教师成长
发布时间:2020-08-17 11:2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潘杰 王冬 A+A-
-分享-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没有师范专业背景的大学毕业生通过招聘进入教师队伍中。笔者调查发现,在非师范类新教师入职后遇到的诸多困难中,“不会上课”尤为突出。“不会上课”涉及两个方面:内容方面,不知道干什么;方法流程方面,不知道怎么干。这是学校指导非师范类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出发点。

对非师范类新教师开展校本培训,要形成“流程模板思维”。“流程模板思维”是校本培训管理者基于新教师对工作内容不熟悉、工作经验办法欠缺的实际情况,以流程模板辅助新教师开展工作的思维。该思维对新教师按时按要求完成备课、上课、班级管理等常规工作有很大帮助。它可以明显降低新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难度,减少其偏离常规工作中轴线的幅度,减少其在漫无目的摸索方面的时间投入、精力投入。建立“流程模板”不能空想,一定是来自有经验教师成功的实践,是有经验教师对自己和他人有效教育教学经验的最优化提炼,是符合本学科教学、本班级管理实际的。以下为几个“流程模板”策略举例。

“新教师备课流程”模板

该模板一般包括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尤其是本年段“课标”要求;细致解读与分析教材,包括单元导读、课例编排、课后习题设计意图与处理等;阅读“教师教学指导用书”“学生学习园地”,目的是明确备课的目标、重难点和从中寻找备课资源;利用学校的“教学设计流程模板”,规范撰写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的教学设计。

语文“上课基本流程”模板

一般按每个课例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设计,每个课时的上课流程一般包括7个环节:预备铃响,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多媒体辅助导入与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展示→教师点拨与提升→当堂训练与诊断→组织学生收拾桌面学具。

“上课基本流程”模板关乎一节课始终,为新教师提供了上课的基本辅助,引领新教师沿着既定轨道从课始走向课末,明显减少了新教师课上一讲到底、环节不清、时间分配不合理、重点不突出等常见问题的发生。

“教师说话”模板和《教师忌语集》

“教师说话”模板包括:上课铃声一响,新教师站上讲台,环视教室四周,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后的“开课第一句话模板”;课堂上,配合PPT“布置教学任务教师说话模板”“启发学生思考教师说话模板”“课堂评价教师说话模板”“课堂小结总结教师说话模板”;临近下课,教师组织学生“整理桌面学具说话模板”;课间、课后,“教师一对一辅导学生模板”“面批学生作业说话模板”,等等。这些“模板”既为新教师如何与学生说话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正向引领,减少了课堂上教师说话无序、“嗯”“啊”等口语的出现频率,也为学生规范、有条理地进行口语表达提供了示范。

《教师忌语集》包括教师“课堂忌语”“教育批评学生忌语”“课后与家长交流忌语”“家长会忌语”等。《教师忌语集》为规范教师日常语言、明确哪些话不能说做出了刚性约束,减少了教师用语言讽刺、挖苦学生等违背师德的现象,增强了新教师日常说话的亲和力、美誉度。

“五小、一卡、一表达”教学策略模板

“五小”是指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使用的“小研究”,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小组合作”,登台大胆讲课的“小老师”,当堂训练用的“小纸条”,以及提示学生快速转换学习方式或瞬间集中学习注意力的“小口诀”。

“一卡”是指课堂上教师为激励评价学生而现场发放的“激励卡”,也包括黑板右上角的“积分榜”。教师可根据各学习小组的上课表现即时给各组加减分或增减“小红旗”等。

“一表达”即提醒教师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运用模板辅助学生的口语表达,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结构的完整性、用词的规范性、表述意思的逻辑性。

                                               

作者:潘杰 王冬

编辑:周玉森 孟庆鹤(实习)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