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刊发海洋高等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0-09-03 14:29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A+A-
-分享-

9月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自然》)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题为 “Butterfly effect and a self-modulating El Niño response to global warming” (《蝴蝶效应与厄尔尼诺在全球变暖下的自我调节机制》)的文章。该文章成果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绿卡客座教授、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领军科学家、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炬院士为第一作者,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实验室在读博士生耿涛以及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的多位知名学者为合著者的科研团队共同完成。

厄尔尼诺现象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中最强的年际气候变异信号,对全球极端天气灾害、渔业生态环境及人类经济社会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尽管大部分气候模式都表现出强厄尔尼诺事件和强拉尼娜(厄尔尼诺的反位相)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但是不同模式之间的模拟表现相差较大。这一模式间的巨大差异性为将来的气候预测与相关气候政策的制定实施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本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厄尔尼诺可以通过气候系统的非线性作用“记住”其过去的表现并对其将来变暖下的响应做出相应调整。通过对历史与将来温室气体强迫的气候模型进行若干次重复试验,每次试验只在初始条件中增加一点随机的微小扰动,研究发现模型气候系统接下来厄尔尼诺的演变发展都会截然不同(类似于“蝴蝶效应”)。在这看似杂乱无章的演化过程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如果初始阶段的厄尔尼诺较为活跃(变率较强,发生频率较高),则在一个世纪以后的全球变暖下厄尔尼诺的变率增加幅度较小,反之亦然。本研究认为,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起始阶段较活跃的厄尔尼诺会使得热带海洋向大气输送更多的热量,这就延缓了全球变暖引发的上层海洋层结增加,进而减缓海洋-大气之间的耦合效率,从而使得厄尔尼诺的变率增加减缓。这一厄尔尼诺现象的自我调节机制在国际主流气候模式中均得到了验证。

图:初始的随机微小扰动会导致同一气候模式模拟出完全不同的厄尔尼诺演化过程(类似于“蝴蝶效应”)。在全球变暖使得厄尔尼诺变率增大的大前提下,若起始阶段厄尔尼诺事件较为活跃(橘黄色菱形符号),即变率较大(b),发生频率较高(c),那么在将来变暖情景下该实验中厄尔尼诺变率的增加较少,反之亦然(蓝色五角星符号)

上述研究成果的发现为认识气候变率尤其是厄尔尼诺事件在跨时间尺度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调整演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理解气候模式对未来预测的差异化结果提供了合理的科学解释,对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与制定气候政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由吴立新院士和绿卡教授蔡文炬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气候变化与可预测性研究,近年来已多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如Nature, Science, Nature Climate change, Science Advances等)发表重要原创性成果。本研究的发表进一步彰显出中国海洋大学在全球变暖研究领域的国际引领作用。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山东师范大学严正声明!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发布严正声明,所有入学相关通知均以录取通知书、学校官网及官方公众号发布为准,切勿轻信“内部渠道”“特殊 ...

08-01 10:15山东师范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构建一流工科基础课程教学育人体系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

08-01 11:03中国教育报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

8月1日至2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山东体育学院成功举办

08-02 21:20山东体育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