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平面直角坐标系创新评课法
发布时间:2020-09-15 09:2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作者:蒋华 A+A-
-分享-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会听课、能评课是其必备的能力之一。其中,听课即听课者能够做出详细高效的课堂记录,评课即听课者能借助课堂教学评课量表等记录,依据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表现,最终形成自己对一节课的评价。

笔者经常会参与听课、评课,渐渐产生一个困惑:听课记录及评课量表多依赖文字、表格呈现,面对积累下来的海量听课记录及评课量表,单凭上述材料去还原整理一节课的实际效果往往是间接的、隔膜的。能否创造一种新颖记录评课的方式,辅助评课量表,更全面直观地呈现课堂的优劣呢?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发明的直角坐标系,第一次将直观的几何图形与抽象的代数方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呢?于是,笔者尝试发明了一种平面直角坐标系评课法。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它有两个坐标轴,其中横轴为X轴,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代表教学目标;纵轴为Y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代表课堂氛围或师生互动。坐标系所在平面叫作坐标平面,两坐标轴的公共原点叫作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X轴、Y轴将坐标平面分成了四个象限,右上方的部分叫作第一象限,代表学生。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作:第二象限,代表教师;第三象限,代表教学方法;第四象限,代表教学内容。象限以数轴为界,横轴、纵轴上的点及原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在原点右侧X轴,等距离标注三个点,从左向右依次标注为低、中、高,分别代表教学目标完成的程度。在原点上方Y轴,等距离标注三个点,从下向上依次标注为低、中、高,分别代表课堂学习氛围或师生互动活跃的程度。

第一象限学生、第二象限教师和第三象限教学方法都有一条角平分线,其意义在于,将课堂中学生、教师和教学方法,区分为有效(高效)与无效(低效)两个类别,分别用+正号代表有效(高效),-负号代表无效(低效)。第四象限代表教学内容,除非出现知识点讲授错误,一般不作记录,因此不需要角平分线区分。听课过程中,听课者将数字序号分别标注在第一象限、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两侧,分别代表在课堂中学生、教师的活动及教学方法实施的效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方,将坐标系类每一个序号,归入有效(高效)与无效(低效)两个板块,并对序号意义进行批注描述。譬如,“学生讨论问题积极”代表的+,就在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代表有效(高效)的板块内;“教师课堂导入设计冗杂”代表的-,就在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代表无效(低效)的板块内;“小组合作探究”代表的+,就在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代表有效(高效)的板块内。

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评课法记录一堂课,最终呈现三种情况:一是教学目标依赖学生独立完成。听课者按课堂教学目标完成程度(高、中、低)为出发点,用线段依次将第一象限学生中记录课堂情况,分布在角平分线两侧代表有效(高效)与无效(低效)的序号连接,最后回归教学目标出发点。二是教学目标在教师讲授下学生完成。听课者按课堂教学目标完成程度(高、中、低)为出发点,用线段依次将第一象限学生、第二象限教师中记录课堂情况,分布在角平分线两侧代表有效(高效)与无效(低效)的序号连接,其中穿越代表课堂氛围的Y轴部分时,按课堂氛围活跃程度(高、中、低)穿越,连接的线段最后回归教学目标出发点。三是教学目标是由教师借助教学方法,协助学生完成。听课者按课堂教学目标完成程度(高、中、低)为出发点,用线段依次将第一象限学生、第二象限教师和第三象限教学方法中记录课堂情况,分布在角平分线两侧代表有效(高效)与无效(低效)的序号连接,其中穿越代表课堂氛围的Y轴部分时,要按课堂氛围活跃程度(高、中、低)穿越。在完成第三象限教学方法内所有序号连接后,线段穿越原点后最终回归教学目标出发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评课法可直观完整地记录对一节课的整体听课感受。而下方归类对每个序号意义详细批注,则提供对一节课细节实施的汇总归纳,为接下来的评课提供客观依据,可以说此创新方法有以下三大优点:一是直观。面对大量听课评课材料时,阅读者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能直观高效地评判一节课的优劣,并对课堂的具体构成有直观具体的了解,坐标系评课记录的直观简洁,是单一的文字、图表所不能比拟的。二是动态。以文字、表格为主的听课、评课材料,随着时过境迁往往让阅读者感到生疏、隔膜,条块化严重的记录往往将有机的课堂凝固化,而坐标系评课的记录针对每一个教学行为,往往同时能够在学生、教师和教学方法三个象限内得以全面体现,动态的记录让阅读者还原课堂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三是互补。该方法与其他记录课堂听课、评课的方式互不冲突,可以取长补短、并行不悖,如果说课堂评价量表重在平面记录课堂,侧重于理论的完整性,平面直角坐标系评课则重在立体体现课堂,侧重于实践的可操作性,由其辅助课堂评价量表,可以更全面、直观、高效地呈现课堂教学情况。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课堂听课评课模式下,单一的课堂评价量表并非不可以,只是形式单一还需改革,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评课法来改善当下的旧有模式很有必要,但此方法只是众多记录评价课堂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同样需要我们批判地借鉴吸收,笔者认为将其作为辅助课堂评价量表来使用最好。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作者:蒋华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