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教师性别比例失衡要多元创新
发布时间:2020-09-18 09:43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文瑛 A+A-
-分享-

据新华社报道,尽管教师日益成为受社会尊重和被羡慕的职业,但在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仍较为普遍。记者近期赴湘川黔吉等多地基层区县,就此问题的现状、症结与对策展开调查,发现不少地方的中小学“女多男稀”情况仍然存在。某些语言类学科,如语文、英语更是出现了“男教师荒”。

造成教师队伍“女多男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温柔善良、轻言软语、善解人意等传统教师“标签”更多与女性关系密切,教师职业安全稳定、收入有保障、有固定的寒暑假等特点,也都符合社会对女性兼顾家庭的要求。二是教师职业的薪金待遇问题。教师行业较大的压力、过高的社会和家庭期望值,与相对较低的待遇形成反差,导致一些原本有志于从教的男性选择了其他行业。三是女性在现有的教师招考模式中更有优势。各地现有的教师招考模式主要是笔试加面试,笔试内容大多与教育心理学有关。这种通识类的考试,女性相对更具有优势。而面试大多采用15—30分钟的课堂教学,女性注重形象、亲切随和、口头表达能力好等优势,也让她们在选拔中更容易胜出。

男女教师比例失衡会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群体的稳定和活力。比如,女性承担了孕育下一代的责任,女教师较多的学校,产假安排一直是一大难题。特别是国家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女教师“扎推”孕育,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有很大影响。对学生群体而言,教师是主要的模仿对象。而成长中的性别区隔,对学生性别意识发展不利。学生的成长需要女性的细腻、温柔,也需要男性的豪放、刚强。只有将男性的“刚”与女性的“柔”完美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意识到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对教育的影响,也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比如,师范院校招生时,一些专业向男性倾斜,降低男性录取分数线;个别教师岗位招聘,性别限定为男性;拓宽教师渠道,鼓励其他行业优秀男性进入中小学任教;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男性从事教师工作;等等。除此之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主流媒体也要加大对教师行业形象的塑造,让教师的特质中不只有温柔、诲人不倦的母亲形象,更有学识渊博、思维严谨、坚强刚毅的创造型导师气质,特别要突出对男教师正面形象的引导,突出男教师的社会贡献和积极作用。另外,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让男教师对家庭的贡献力度更加凸显。同时,增加学校的开放式教育途径,让更多的社会优秀男性加入学校特定主题的教育活动,如研学旅行、国防教育、素质拓展等。

随着家校共育模式越来越得到重视,各级各类学校不妨逐步引导父亲、哥哥等男性角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融入学生的教育生活。更多的学校还可以提前与高校建立定向培养模式,让师范院校的男大学生提前与用人学校建立联系,一方面让其提前全面了解教师行业,增强行业荣誉感,另一方面也让用人学校提前有针对性地培养后备人才。(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文瑛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回眸十四五·聚力再出发|以立德树人新成效夯实教育强省建设根基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掀开了总结“十四五”成就、谋划“十五五”蓝图的崭新篇章。

11-03 10:5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以远程研修赋能特岗教师专业成长

自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启动以来,一批批高校毕业生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 ...

11-05 16:4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青少年学子的心灵氤氲文化芳香

前不久,山东教育社举办了《山东教育》创刊暨山东教育社建社80周年专题研讨活动,与会人员来到了莒南县大店镇中心小学参观考察 ...

11-06 08:4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