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在我们身边
发布时间:2020-12-14 14:0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宋德敏 A+A-
-分享-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带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教育。近日,我接触到幼儿苗苗的妈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旁边看到她对待孩子的做法,颇为感慨。

那晚,这位妈妈坐在一把很高的椅子上。苗苗一直喊:“妈妈,奶!妈妈,奶!”苗苗一岁多,刚开始学说话。此时,她没有直接让苗苗吃奶,而是对他说:“苗苗,如果你想吃奶的话,需要自己上来哦!”这时,苗苗嘴里继续喊着:“妈妈,奶!”见妈妈不为所动,便在客厅里东瞧瞧、西望望,四下巡视着,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椅椅……”终于,他在角落里看到一把椅子,顿时露出喜色,一边用乞求的眼光向妈妈求救,一边着急地用手指着说:“椅!椅椅!”他的妈妈依旧“按兵不动”,说:“苗苗可以自己拿过来哦!”苗苗眉头紧蹙,迟疑了一会儿,便朝着那把小椅子走了过去。他撅着屁股,费力地拖着椅子。这小小的木椅在他面前简直就是庞然大物,险些把他带倒,看得我是心惊肉跳!终于,他费力地把木椅拖到妈妈身边,然后顺利蹬上小椅子,爬到大椅子上,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吃到了“美味”。

看到这里,我不禁为之一动:这难道不是教育吗?这位妈妈并非不爱自己的孩子,更不是不近人情,而是在不动声色中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啊!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德国教育名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什么?唤醒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唤醒学生对自己生命的感悟。教育应该培养未来社会的问题解决者,因为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唯有具备慧眼的教育者,方能从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一个个教育契机。

作者:宋德敏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