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山东教育》有着三十年的缘分和情分。是她,陪我长期驻守乡镇,直接影响并改变着我的教育教学生涯,见证了我专业成长的历程和荣光。
守望成长
和《山东教育》相识前,我已做了将近一个学期的教书匠,却毫无建树。我曾苦苦地寻觅着,探索着;后来,媒人给我介绍认识了在另一处乡村小学教书的老公,交谈中知道了我的困惑,他就把一大撂《山东教育》送给了我。这些素朴的教育刊物已经被翻得有些破损,里面还有许多红色的勾画、标注,足见主人的用心。《山东教育》,就这样走进了我的生活,以她丰富的内涵吸引着我,赐给我一束束理念的圣光,引导我从迷茫和无助中一步步走出来,一步步成长为县级“教学新秀”“学科标兵”。
后来,我手头积累了各种教育刊物、书籍,在这五彩缤纷的书海中,最难以割舍的还是《山东教育》,对她的忠实守望成为一种莫大的幸福。只要教育局的配送货车一抵达,我总是想方设法凑上前去先睹为快。我会习惯性地先看目录,搜寻到熟悉的作者名字,便有会心的微笑浮上唇际。我会蹲着一直翻阅到封底,却感觉不到脚麻眼酸。了解到教育新动态我会激动,欣赏到新意原创我会振奋,领略到封面人物的风采我便心生仰慕……不知不觉间,我学会了驾驭课堂,学会了赏识孩子,学会了充满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去弘扬教育生活的真善美,我的人生目标逐渐变得明晰而积极。
走向成熟
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走来,《山东教育》一直在跟自己赛跑,一路高歌向前:75年漫漫岁月,从封面设计、栏目设置、文笔风格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成熟美;她就像一位知己,默默地传递着前沿最新设计,解答着每一个教育人的疑难;她纳百家之言,取万家之经,像魔术师一样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不知让多少人进入深思和冥想;她坚守着一份执着,固守着清雅之身,希冀着教育百花园里喧闹的激情……
我读懂了她的渴盼,怀着虔敬之心开始投稿成了业余最大的快事。《三则故事·三幅漫画·三个问题》第一次刊登在《山东教育》2002年第10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09年第4、5、9期分别发表《小学英语差异教育的探索》《小学英语开放式单元主题作业的设置》《蓝色千纸鹤》,更给了我耕耘追求的勇气。正是有了编辑们的精心修改和大力推荐,我的十几篇作品得以在这份专业期刊“创新百例”“学科教学”“教师文苑”栏目先后发表。只要闻闻油墨芳香,看看排列整齐的铅字,我的心里就很舒爽。一个个荣誉证书,一张张稿费汇款单,都在无言地诉说着她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我两度被评为“优秀读书人物”,成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被业内人士所知晓。
我充满热忱地把她推荐给好友,推荐给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推荐给教研群中的每一位伙伴;于是阅读的人多起来,投稿的人多起来,收到发表赠刊的人向我表达谢意!在屡次课堂授课比赛中,我这个非专业的英语教师,却总是能够以专业的视角解读教材,总是能够以新颖的设计获得好评,收获了一张又一张鲜红的优质课证书。“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烟台优秀教师”“烟台名师”“烟台市师德标兵”“山东省特级教师”等一连串闪亮的称号接踵而至。
如果说泛着丹青信息、人文哲思的先秦散文、唐诗宋词教会了我睿智豁达、淡泊明志,如果说先前教坛的恢宏巨著、名家大笔为教学改革实验提供了丰厚的思想理论依据,那么,《山东教育》则涵养了我的专业锋芒,让我的教育技能、教学艺术日臻成熟!当生命的季节走向成熟,我们都努力从缺撼里创造着完美,金灿灿的收获,就是在彼此提携下,不期而至。
力求成功
经历着教改浪潮的洗礼,《山东教育》早就成为广大教师当之无愧的精神家园!走过75年的光辉历程,她早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特色,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期刊地位,先后获评“第三届国家期刊百种重点期刊”“复印报刊资料基础教育教学类重要转载来源期刊”“首届中国教育传媒·读者喜爱优秀期刊”等。多少期的积累,多少期的沉淀,多少期的美丽,多少期的辉煌,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
在《山东教育》迎来创刊75周年这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刻,我也坚守乡村教育三十年,成就了一名普通教师的光荣与梦想———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专著《把上班当成约会》,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我深知这成功的背后,一直有她———《山东教育》给予的莫大支持和无言关怀。
怀揣梦想,我愿与《山东教育》共同踏上成长快车道,以更新理念追求教学研究的高度,以更多视角拓展教学研究的广度,以更优品质探索教学研究的精度,以更大智慧挖掘教学研究的深度。攀上一个至高至善的巅峰也许距离我们并不是太遥远,因为我们的目标和方向是绝不会错的。
愿《山东教育》品质更优,品位更高,品牌更亮,越办越精彩!
(山东省海阳市发城镇第一小学 褚桂芳)
作者:褚桂芳
编辑:王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