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近年来山东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的综合水平和办学质量明显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1个,本科招生专业9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目前有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本期《对话高校》邀请到的是山东大学校长、教育部财政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新文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樊丽明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物馆馆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方辉教授,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泰山攀登计划学者陈代荣教授,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科教部副主任、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秦莹莹教授,以及山东大学校友、深圳越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刘培超,分享了山东大学在“十三五”期间的工作和成就。
本期关键词:由大到强
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教授表示山东大学很“大”,形成了济南、威海、青岛“一校三地”办学格局,在校生数量、学科数量,从总量上来说都排在国内高校前列。但是,存在“不强”的问题,学科“高原多、高峰少”,人才、科研对标世界顶尖高校也存在一些差距和短板。
山东大学看到了这些不足,过去五年,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聚力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不断的补短板,强优势,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山东大学“十四五”规划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山东大学的光荣使命,是全体山大人的共同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和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融合发展、强力蓄能、绩效管理、大学共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厚植齐鲁、一体发展,用无愧初心使命的坚定行动、无负伟大时代的优异成绩,努力建设一所中国特色、山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谱写“强校兴国”的崭新篇章。
本期节目亮点
这几年山东大学实施学科高峰计划,确定了五大优势学科领域重点建设,集中办学资源,全力推进发展,实现了学科“瘦身、长高、变强”。
山东大学的学科发展,不是关门自己搞发展,而是敞开大门,世界眼光,与国际一流学科同发展。这几年与耶鲁大学、多伦多大学等40所一流大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度参与ATLAS、AMS、STAR、BESIII、LHAASO等等一系列国际重大科学计划。比如说,AMS大科学工程,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领导的一项探索宇宙起源的大科学工程。在这项工程中,山东大学全面负责和领导了热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监控和数据分析,保证了AMS项目顺利进行。AMS将运行到2030年或更久,为探索宇宙中存在但我们无法想象的未知做出原始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山东大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明确提出要培养传承具有家国情怀、崇实品格、担当精神、创新素养“山大基因”的时代新人。
大学的职能是什么?人才培养是其中之一,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是服务社会。所以,援鄂抗疫本身就是山东大学践行服务社会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些年山东大学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黄河国家战略等重大战略需求,深入实施“服务山东”战略,努力贡献山大力量,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连续两年对山东大学服务山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山东大学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为了引进人才,打造了“齐鲁青年论坛”,邀请全球不同背景的青年才俊,进行学术交流,同时让他们加深对山大的了解,并设立12个海外人才工作站,精准吸引青年人才。山东大学国家级人才总量比五年前翻倍增长,新增两院院士13人(含双聘),国家“四青”人才增长3倍,统招博士后连续实现倍增,现在来看,这些人才的引进,带动学校科研实力、学术活力、发展潜力都大大提高。
△《对话高校》之山东大学
编辑:冀春鑫
9月1日,山东大地校园焕彩,开学盛典如约而至。开学仪式从传统到科技赋能,从爱国教育到梦想启航,全省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