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长期以来,不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制约了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扭转这一不良导向,释放教育发展活力,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对新时代教育评价工作把脉定向、问诊开方。《总体方案》站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聚焦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中心任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构建,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系统回答了“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堪称教育评价改革领域的纲领性文件。
一、宣示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政治立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确保教育事业始终走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总体方案》作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根本政治立场的生动诠释。
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总体方案》开宗明义,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指导思想的层面确保了党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全面领导,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二是充分彰显中国特色。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教育目标,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这必然要受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体方案》提出教育评价改革要“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我们既要善于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成果,更要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二、阐明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哲学基础
做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认识改革、分析改革、推进改革的能力。《总体方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对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用联系的眼光看待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改革涉及党委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多个评价要素,各评价要素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牵一发而动全身。评价党委政府教育责任落实情况必然要以学校的发展现状为考察对象,评价学校也离不开对教师与学生等要素的充分考量。因此,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要强化系统思维,统筹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这表明教育评价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各地教育发展实际与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推出改革措施,确保教育评价改革始终与教育发展实际同频共振。
三、构建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理论体系
任何理论体系的构建都是出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是对实践的理性反思与提炼升华,教育评价改革理论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实现长足发展,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评价标准,“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等。这些顽瘴痼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制约了教育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总体方案》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在对古今中外教育评价理念的认真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深刻把握教育规律和我国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提出了新时代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基本构建了新时代教育评价的理论框架,塑造了新时代的教育评价观,讲清楚了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依据和价值取向。
四、开辟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路径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对此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必须高瞻远瞩、放眼全局,跳出教育看教育,自觉站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去审视教育评价改革,有的放矢地确定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基于此,《总体方案》着眼党委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个维度,分别提出了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既立足教育系统之内讲教育评价又站在教育系统之外谈评价教育,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路径。
一是强调辩证统一。在部分与整体的哲学关系中,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反作用于整体。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工作推进过程中务必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既要考虑到各个评价维度之间的特殊性,分门别类做好各维度内的评价,又要充分考虑各个维度之间的共性特征,提出教育评价改革的整体思路。二是尊重教育规律。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教育评价改革必须建立在尊崇教育规律、顺应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教育规律的研究和阐释,指导构建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评价改革范式,确保教育评价改革进程的科学化;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警惕为了改革而改革的“功利化”倾向。毕竟,教育评价改革不是“一改就灵”,工作中要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坚决反对教育评价改革领域的“大跃进”。三是抓住主要矛盾。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涉及五大领域,每一个领域都至关重要、不可或缺,但从现实需要看,其地位与作用并非一成不变,要因时因势作出调整。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社会评价应该居于首要地位,是评价之评价,教育究竟向哪个方向发展根本上是由社会用人导向所决定的。需求端的变化必然要反映到供给侧,社会对人才的定义标准决定了教育系统对人才的培养标准,进而影响到教育系统的评价标准。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因此,教育系统必须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教育实践相结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培养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教育力量。
(作者简介:陈停,山东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干部。)
作者:陈停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