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0年度山东(高校)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佳案例丨山东农业大学:坚持“三新三改” 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模式改革
发布时间:2021-02-19 00:51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1、2月刊作者:山东农业大学 A+A-
-分享-

案例主题 

坚持“三新三改”(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化思政工作队伍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管理服务体系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模式改革。

做法与经过

一、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化思政工作队伍改革

迈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校认真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辅导员选拔配备、职业发展、管理培养、考评机制等任务目标,把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阶段的新要求,用好政策“工具箱”,打好精培“组合拳”。一是全额配备,队伍数量进入新阶段。选齐配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出台专兼职辅导员选聘办法,选聘44名新进党员博士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9名思政工作人员、20名思政课教师、11名在读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师生比1∶200足额配备到位。深化领导干部和教授兼任班主任制度,每学年选聘领导干部、专家教授、管理人员担任本科生班级班主任,实现并保持非毕业年级班级全覆盖。二是全面提升,队伍质量进入新阶段。探索构建辅导员“6+1”精培工作法。“6”是强化能力的6个举措:建设名师工作室,组建团队、重点攻关;举办素质能力大赛,关注个体、提升素质;开展沙龙活动,交流工作、分享收获;强化业务培训,坚定信念、增长学识;设立研究课题,有的放矢、破解难题;深化四访活动,沟通各方、形成合力。“1”是1个媒体展示的平台:开通“山农思政”微信公众号,设立学工微论坛、辅导员手记、战疫手记、新生记等专栏,集中反映各方面工作,队伍的思考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深化队伍培养体制改革,建立校内外实践研修基地,初步形成以“校本培训+实践研修+网络专题+学习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新型培训模式。三是全力激活,队伍能量进入新阶段。出台辅导员管理考核、双向约谈、数据统计和材料报送等制度20余项。开展辅导员绩效考核,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常规工作实绩与应急处突表现相结合,以“德、能、勤、绩、廉”为考核内容,明确民主测评、工作实绩量化考核、加减分项的内容和权重,按照20%的比例评定优秀等级,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发放直接挂钩,有效激发了思政工作队伍的内生动力。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管理服务体系改革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立德树人工作模式改革确立了根本原则。学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放管服”改革,将管理服务核心从“事务”向“学生”转移,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成长成才新需求新期待,用好用足用活智慧化手段,打造“精智学工”品牌,提升立德树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突出创新协调理念,搭建“精智服务”平台。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流程再造,全面升级智慧校园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启用学生工作一体化系统,实现新生报到、迎新服务、奖励资助、创新创业、违纪处分、心理教育、毕业生离校等20余个应用模块网上运行,推动学生事务“指尖办”“掌上办”,打通学生服务“最后一公里”,力争让“数据跑路”代替“学生跑腿”。二是突出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精智管理”体系。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推进学生管理网络化、精准化、智慧化,建立五级网格员队伍,确保3万余名本科生全员覆盖、不漏一人,落实“一日三检两报告”要求,监测学生健康状况、行动轨迹,摸排返校台账、审批返校申请等,形成了“三线三员”“五抓五全”经验做法,生动诠释了绿色发展理念,有力保障了学生健康。三是突出开放共享理念,拓宽“精智教育”阵地。深化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依托易班平台推进“第三课堂”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网络专题和思想动态调研,把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学生所急所需所想所盼,结合重要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感恩诚信、新生季、毕业季、“四史”等网络主题教育活动100余项,建立19个校院网络工作站,成立由19名指导教师、200余名舆情监测员和网络评论员、1000余名易班班长组成的网络思政队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拓展教育阵地向网络延伸,实现“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做到哪里”。2017年以来,山农易班不断改革组织体制、激励机制,逐步形成集思想教育、生涯规划、学业指导、日常服务、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师生网络互动社区。荣获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优秀易班学生工作站等荣誉称号。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教育综合评价改革

学校坚持因时而进、因事而举、因需而新,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向外发力突破体制束缚,向内改革激发制度活力,促进内外双循环,以制度先行,从3个维度推进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构建立德树人工作的新发展格局。一是抓制度建设,做好“废改立”工作。学校每年对立德树人工作原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和清理,对缺失制度、新建制度进行全面规划,形成闭环式制度结构,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配套的立德树人工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论证—决策—执行—监督”运行机制,将制度转换为效能。二是抓评价导向,破除“五唯”痼疾。树立科学的学生评价导向,探索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五育”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要求、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成才观念。三是抓体制机制,完善绩效考核。以立德树人实绩实效为导向,制定出台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现形成本科生疫情防控、教育管理、智慧学工建设、军训与国防教育、学风建设、奖励资助、创新创业、招生就业、队伍建设、工作评价等10个考核项目,明确20项考核要点、38项测评标准的综合考评体系,每年修订完善《学风建设先进单位评选暂行办法》《招生就业先进单位评选暂行办法》《创新创业先进单位评选暂行办法》等考核评价制度,不断提高评价评选的科学性、导向力和公信力。

成效与启示 

“三新三改”有力推动了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模式改革,在体制、队伍、质量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一、立德树人体制日臻完善

学校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和考核评价水平持续提升,内外循环活力充沛、相互促进,立德树人工作迈入新发展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大学生心中落地生根,立德树人的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学校蝉联全国文明校园。

二、立德树人队伍日益壮大

教师队伍中拥有齐鲁最美教师2人,省级辅导员名师(领航)工作室2个,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2人,全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省高校十佳辅导员、优秀辅导员6人,获省级以上荣誉奖励279项。

三、立德树人质量日渐提高

大学生中涌现出全国“互联网+”大赛金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等一大批“山农榜样”,学校位列中国大学本科生就业质量排行榜全国第93位、省属高校首位,2020年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达42.32%,位列省属高校首位、全国农林高校第4位。

四、立德树人改革日趋深入

学校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书记刘家义“两个排头兵”“两个更多”要求,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启动实施立德树人培优计划,不断深化“三新三改”,持续推动立德树人工作模式改革,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培养更多优秀学子,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山东农业大学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