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传文明 讲“四爱” 抓安全 倡节约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开学第一课“干货”满满
发布时间:2021-03-04 08:21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作者: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A+A-
-分享-

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3月1日,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正式开启新学期。连日来,该校抓住开学的有利时机,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明校园建设”“‘四爱’教育(爱国、爱校、爱家、爱自己)”“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主题,深入开展“开学第一课”教育,内容“干货”满满,受到广大师生欢迎。

学党史,线上线下齐推进。眼下,一场以“青春心向党”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演讲比赛在该校全面展开。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通过演讲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歌颂党的伟大成就,展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漫步校园,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党史为主题的宣传横幅、宣传栏吸引了众多师生观看、学习。与此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载体作用,将党史融入课堂。思政课教师围绕“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结合红船精神、党史故事等,深入浅出地与学生们分享学党史的目的、意义,学什么、怎么学等内容。专业课教师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将党史内容适时穿插其中,强化课堂育人;不只是线下,学校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上开辟“党史课堂”“党史100问”等栏目,通过视听、图片、小故事等形式,搭建学习平台,形成学习党史,线上线下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传文明,师生合力创和谐。针对新媒体快速发展、师生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实际,该校面向全体师生广泛征集弘扬正能量的优秀微视频作品,内容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校园风光、科普知识、传承红色基因、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葡萄酒文化及常识等主题。如今,利用课余积极创作微视频作品,并借助多个新媒体传播文明,在学生中间已蔚然成风。彰显文明的力量,关键在践行。各二级学院还启动了不同形式的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寝室内务比比看”“课堂暂别手机,不做‘低头一族’”“我校园 我爱护”等文明实践活动,极大提升了学生们的参与度、体验度和获得感。

讲“四爱”,凝聚师生大共识。学校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只有将爱校、爱家、爱自己与爱国紧密联系,“四爱”教育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学期,各二级学院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爱校兴校荣校教育、乡愁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班会小演讲、主题展板设计比赛等“接地气”的小活动凝聚起学生“爱党爱国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的大共识。

抓安全,事无巨细筑屏障。学校强化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在做好开学前期各项安全排查的基础上,组织各班利用班会,组织学生集中进行安全教育,内容涉及常态化疫情防控、用电安全、食品安全、财产安全等内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方面,学校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倡导科学佩戴口罩,正确做好手部卫生,做到文明就餐;在用电安全方面,各班以寝室为单位,做好隐患自查自纠,杜绝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做到人走电断;在食品安全方面,教育引导学生科学饮食,拒绝酗酒,不网购不合格食品;在财产安全方面,积极关注推广“国家反诈中心”官方政务号和“山东反诈骗中心”微信公众号,深入开展防范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宣传。

倡节约,点滴小事显担当。学校印发了《关于“过紧日子”建立厉行节约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号召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勤俭节约办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节水、节电、节材为重点,深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厉行节约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同时,要求广大师生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滴油,并加强教育引导和检查考核,列入各部门单位年度考核和干部考评。

作者: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山东师范大学严正声明!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发布严正声明,所有入学相关通知均以录取通知书、学校官网及官方公众号发布为准,切勿轻信“内部渠道”“特殊 ...

08-01 10:15山东师范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构建一流工科基础课程教学育人体系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

08-01 11:03中国教育报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

8月1日至2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山东体育学院成功举办

08-02 21:20山东体育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