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今年1月举行的第七届“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年度盛典上,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大学生牛鑫志凭借中篇童话小说《你好,小鼹鼠》斩获金鲸奖。
获得大奖的同时,患有视障的牛鑫志原创6万余字的写作经历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近日,记者采访到了牛鑫志,走进他和他内心的童话世界。
艺术源于生活 亲生经历激发创作灵感
据牛鑫志介绍,《你好,小鼹鼠》的内容来源于他的生活,小说的主角小鼹鼠正是牛鑫志自己的真实写照。
1997年,牛鑫志出生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因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从小他就只能感受到微弱的光感,只能凭借触摸和想象感知世界的样子。十岁开始,他进入当地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在就读期间,受到老师的鼓励开始写日志,后来逐渐爱上了写作。2013年春节前后,还读初中二年级的牛鑫志就利用寒假时间,用手机创作完成了一部中篇小说《在海天相接的地方》。
高中毕业后,牛鑫志通过残疾人单考单招升学考试,以全国第四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滨州医学院针推班。在这里,牛鑫志的写作特长得以更好地展示,学校也为他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决定参赛以后,牛鑫志就开始着手准备参赛的作品。从打算参赛到整个小说完成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其中集中写作只用了不足一个月,而剩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准备和构思。先是搜集素材,每次脑袋里灵光一闪的好主意,他都会记录下来,然后就是列大纲,参照着网上给出的征文要求谋篇布局,有了大体的规划和思路,写作的思路就清晰了很多。
对作品进行多次修改之后,自己比较满意了,就在网站上提交了作品。2020年9月29日,第七届“大白鲸”原创优秀作品名单全网公示,牛鑫志的参赛作品《你好,小鼹鼠》名列其中。“说实话,我很想获奖,但从没有想过能获奖,一开始我就是想尝试一下,所以得知获奖的那一刻,我感觉很意外,也很激动,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牛鑫志说。
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融入了他很深的情感,他坦言,很感谢那些从小到大一路上帮助过自己的人,感谢那些为他指明过方向的人,感谢那些给予他鼓励的人,感谢那些陪伴着他一起成长的人,是他们在黑夜里给了牛鑫志不服输的勇气和高擎着的火炬,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对患有先天性眼疾,从小用盲文书写的牛鑫志来说,能写出6万字的小说,并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一千多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又是格外的不易。
学校全力支持 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多关爱
进入滨医学习生活以后,牛鑫志的特长进一步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支持。这次决定参赛也与老师的鼓励密不可分。他说:“我喜欢写小说,写多了就想拿给别人看。我们的生活老师吕老师是我的读者之一,她总是很认真地读我发给她的故事,还会给我提意见,帮我校对文稿,吕老师真是个可爱的人,她也鼓励我要多写,多练习,多投稿。后来我得知了大白鲸优秀作品征集活动的相关信息,就决定参加了,我决定参加这次征文活动也是受到了吕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据了解,考虑到视障学生的特殊需求,滨州医学院从2012年开设针推专业伊始,并为所有视障生专用教室安装了带有屏幕朗读软件的计算机,而牛鑫志平日里就是倚靠着一台这样的计算机进行小说创作的。牛鑫志说:“我平时用电脑打字,打字还是电脑方便。我很庆幸我能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很难想象,在一个没有电子设备的年代里,一个视障者该如何进行文学创作。”
“我喜欢看书写作,对未来充满期待”。尽管眼睛看不到,但是他内心的阳光总是特别灿烂。“感恩让我遇见滨医,三年前我走进这里,多元、包容的校园氛围给与了我最大的自由。学校的老师们总是鼓励我们去做任何事,却又不强迫我们去做任何事。他们始终尊重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不同的价值排序,他们不会以同一个标尺去衡量所有人。我喜欢这样的校园文化,我热爱这里的每个人。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讨厌无趣,我热衷于有创造性的工作——也就是说我厌恶一天天周而复始重复性的劳动,我偏好天马行空的肆意驰骋。实际上像我这样的人常被认为不切实际。但在滨医,共融的成长舞台,让我们可以健康成长,尽情展示自己。”
牛鑫志在给大赛组委会提交的一份创作手记中写有这样的一句话:“我要感谢大白鲸,感谢所有给予像我这样的新人新作宝贵机会的、真正爱书、爱孩子的人们。我今年二十三岁了,写了一本书,写给自己的,却得到了如此重要的一个儿童文学奖项,这令我感动。”愿牛鑫志对于写作的这份热爱能够继续保持下去,今后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也祝愿他的生活能够像童话一样快乐、纯粹。
2021年1月大连出版社正式出版牛鑫志作品
(记者 迟佳 通讯员 常静)
编辑:周玉森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