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3点半爷爷”自办“校外辅导站” 守护留守儿童12年
发布时间:2021-04-26 10:09 来源:新华网 A+A-
-分享-


缪延相(左四)和放学的孩子们一起前往校外辅导站(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缪延相来到附近的小学迎接下课的孩子们(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缪延相在校外辅导站给孩子们上课(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缪延相(右一)在校外辅导站给孩子们上课(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孩子们在校外辅导站听课(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一名学生举手示意回答缪延相的问题(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缪延相在校外辅导站指导一名学生纠正错别字(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缪延相在黑板上写当天需要辅导的内容(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缪延相(左一)给答对题的孩子发放文具小奖品(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缪延相在校外辅导站指导学生完成作业(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编辑:曲珈熠

相关阅读

明年2月1日起实施!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有了“国标”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 ...

09-01 15:19央视新闻客户端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09-03 10:41人民日报

铭记!传承!奋进!教育系统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远去,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共同铭记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 ...

09-03 16:28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