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德州 > 正文
德州市德城区:“1530”双教育模式培养文明小公民
发布时间:2021-04-27 09:0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周沛洁 A+A-
-分享-

 “同学们,放学路上要靠右边走,不要横冲直撞,不要闯红灯,不要乱丢果皮、纸屑。”4月19日,下午放学铃响后,德州学院附属小学五年级(1)班班主任高逸云走进教室,对学生进行1分钟的文明礼仪教育和安全提醒,叮嘱学生注意交通安全、爱护环境、礼貌待人。

德州学院附属小学的“1分钟放学教育”是德州市德城区学校碎片化、融入式文明礼仪教育的缩影。为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为德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力,德城区教体局在原有“1530”安全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加入文明礼仪教育,即每周一至周四放学前、每周五放学前、节假日放假前分别对学生进行1分钟、5分钟、30分钟的文明礼仪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文明素养和安全意识,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明诚学校,学生们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分享文明礼仪故事。将垃圾分类放入垃圾桶、在斑马线上不追逐打闹、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一个个1分钟的小故事,引导学生们自觉规范行为,在学中做、从做中学,做到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二屯镇中心小学则将文明礼仪行为做成了一部宣传片。41秒的视频里,包含了见人微笑打招呼、语言文明无脏话、衣着整洁有精神、出操放学有秩序、废旧物品不乱扔、爱护公物勿损坏等文明行为。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文明行事、健康生活。

在湖滨北路小学,“1530”教育一直延伸到学生完全离校。学校组织交通疏导志愿服务活动,落实“护学岗”和“高峰勤务”工作机制,交警、执勤教师及家长志愿者在上放学期间对接送学生车辆和过往车辆进行有序疏导,对不文明交通现象进行劝导,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快速上下车,维持良好的交通秩序。

德城区各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使各阶段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方位培养文明小公民。(通讯员 周沛洁)

作者:周沛洁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乐陵:这个暑假“动”起来

 近日,清晨一大早,在乐陵市实验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运动打卡”活动如火如荼。“47.48.49……”四年级二班近20名 ...

08-01 14:19乐陵市教体局

夏津以“三体1+N”破解体教融合“碎片化”难题

在深化体教融合、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浪潮中,夏津县教体局以创新的“三体1+N”育人体系和省级、国家级试点项目、基地的落地, ...

08-05 14:5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乐陵:“一站式”助学贷款优化服务助力学子圆梦

近日,随着高校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德州市乐陵市2025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进入高峰期,前来办理助学贷款的乐陵籍学生邢胜男 ...

08-18 09:20中国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