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4月29日,济南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题推进暨第一次现场交流活动在市中区泉泽小学举行。会上,全市教育系统6家单位将带来自己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发布了《济南市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及首批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将特色课程融入综合教学——让劳动教育真实发生
会上,市中区劳动教育项目组将聚焦“让劳动教育真实发生”的主题,从劳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劳动周的开展以及学生的成长,全方位介绍市中区劳动教育新样态。例如,以“栋梁100计划”为载体的济南市第27中学,以培养学生必备的能力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共美课程”,研发“劳之能”校本劳动教育课程群,将学生的劳动素养、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进行了结合。以“商埠情怀”为主题的济南市纬三路小学,利用地域优势设立特色课程,为学生量身打造了15处实践基地、提供近30种职业体验项目。
目前,市中区各学校都建立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避免了劳动教育碎片化、偏离育人目标的问题,有利于总体把握学校教育资源合理分配、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
槐荫区教体局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一是区校班组织有力、上下沟通顺畅,构建了“三级联动”劳动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二是落实国家课程,开发区本课程、校本课程,构建了“1+2”劳动教育课程育人体系;三是以学校为主导,家庭和社会为两翼,构建了“一体两翼”劳动教育实践育人体系。
各区多所学校也分享介绍了他们的劳动教育实施案例经验,历下区辅仁学校构建的“139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坚持五育融合,将劳动教育在四育中渗透和体现;天桥区行知小学以“劳动任务清单”的形式,为学生构建了劳动框架;钢城区金水河小学把劳动从课堂搬到了田间和社会中,让“开心农场”和“秋冬季运动会”这类项目组成了别具特色的“劳育综合体”;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设立了“三六三体验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协同模式。
会上,听了各区各学校的经验介绍,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戴龙成表示,劳动教育不等同于劳动技能教学,将劳动教育融合于学校综合教学中,注重打造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值得肯定和推广。
戴龙成要求各级教育系统和学校在深入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过程中,要从立德树人、劳动育人、学校规范化管理以及家校共育等四个高度和角度入手实施,在劳动教育的真实性、整合方式、评价办法、引导方式和保障力量等方面多下功夫,继续开发劳动教育的“课程谱”,探索组织运行、学生活动、家校共育“机制轴”。
发布《济南市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和首批15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为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拓宽劳动教育阵地、发挥劳动教育在家风建设中的作用,当天专题推进会上,济南市教育局发布了《济南市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清单》试用版(详细请看附件)。
《清单》的设计包括学段、主题、教育目标、劳动内容、考核标准、评价结果和技能比拼“七个维度”,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阶梯性、连贯性和可持续性“三个特性”,分为基础教育九个年级段和高中段,每个年级都包含生活技能、生存能力、文化素养、家风传承、创新能力“五大主题”。
“三个特性”在生活技能设计中体现明显。比如厨房里的劳动,从要求饭前摆放餐具、饭后收拾餐具、合理地放入水池、清洗餐具、擦洗台面地面、和父母准备食材,学做1个菜;了解学习各类烹饪方式;根据膳食平衡原则,设计健康食谱,独立完成原材料采购,进行烹饪。同一内容具有连贯性,设计的内容部分相同、相似,对高年级强调“定期”和“坚持”,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
同时清单内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增加了环保主题,比如垃圾分类、废旧电池处理、减少家庭塑料制品等;还增加劳动审美要求,比如物品摆放有序、色彩搭配合理等。“五大主题”中家风传承这一主题从劳动内容上可以看出,“和谐家庭”“其乐融融”的影子,会起到方向引领作用,也借此促进家风建设,改善孩子的家庭氛围。
济南市教育局还公布了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推荐的首批15家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分别是:金谷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济南西城高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阳光大姐家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山东济西湿地管理有限公司、济南市现代都市农业精品园、商河“瓜韵花都”、济南市山青世界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济南市章丘齐发家庭农场、雪野农业旅游示范园实践基地、济南叶子四季家庭农场、甜妞乐耕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山东深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济南泉城茶博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济南市南山管委会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山东省青少年宫-常青营地。(记者:白天)
编辑:王煜玲
9月2日,由济阳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区教育和体育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青少年“红色教育季”主题活动启 ...
随着暑假的结束,济南市2025年中学生暑期志愿服务“公益合伙人”计划正式落下帷幕。8.57万人次中学生以青春之名躬身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