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轻负高质”的基本规范
□ 山东省五莲县教体局 于晓斌
□ 山东省五莲县洪凝街道同俗小学 潘 燕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对于我省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它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基础教育进入新阶段发展的“基本法”,对于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生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指导意义。
一、《基本规范》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统领,实现了教育的价值回归
《基本规范》第一条明确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开宗明义地指明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所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为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这一方向性问题提供了遵循依据。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不仅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更是教育发展的坚强后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学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思考、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和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塑造的关键时期,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这为中小学生强基固本、打好中国底色、厚植红色基因,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在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时,既要注重引导学生立私德,加强个人品性和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修养,更要立大德,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就照应了国家提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要求,也使得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加完整,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二、《基本规范》以五育并举为抓手,实现了对全面发展的路径调整
德智体美劳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任务,它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基本规范》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学生的根本标准,让广大中小学生从“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中解放出来,回归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本质。首先,《基本规范》突出了德育为先。充分发挥课程育人、教学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的作用,教育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有爱心的合格公民,更要培养一代代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人民、奉献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基本规范》注重了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国家课程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和教育方针,全面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全面履行学科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工作,也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的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径。《基本规范》在此基础上,把“因材施教”作为评价“好课堂”的标准之一。因为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各尽其才,走向成人、成才和成功之路。第三,《基本规范》强调了强身健体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有了健康素养,人的全面发展才具有基础,也才能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体育工作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体育习惯和技能,还要在锻炼过程中充分挖掘和拓展体育的育人价值,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抗挫能力、阳光自信、情绪调控等健康人格。第四,《基本规范》注重了美育熏陶作用。美育的功能体现在“以美怡情、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上,《基本规范》提出“开齐开好艺术课程”的刚性要求和“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的举措,就是要求学校从学科学习、多元美育课程等方面入手,唤醒学生的审美认知,涵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开启学生的审美创造。第五,《基本规范》补齐了劳动教育短板。将劳动教育纳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目标的重要拓展。“落实劳动教育课时,建立学生值日制度,建立学生家庭劳动清单制度,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等具体要求,构建起了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基地)为依托的劳动教育协调机制,把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和延伸了学生的劳动体验。
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仅仅依靠现有的几堂课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辅之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基本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每年至少举办1次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每年至少举办1次学生全员参与的校园艺术展演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对国家课程和日常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延伸、拓展和深化,更加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心理实际,寓教于乐,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更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从而增进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继而进一步提升其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
三、《基本规范》以减负增效为核心,有效破解中小学管理的热难点问题,实现了教育的生态修复
《基本规范》对体育锻炼时间、美育教育、作息时间等做出刚性要求,这使得“轻负高质”成为现实。
在时间管理方面,一是把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基本规范》对睡眠时间做出硬性规定:小学生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个小时,这有力地保证了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二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晚自习、双休日、寒暑假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统一组织上课,不将学生自习时间分配到学科;不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这些规定,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自行查漏补缺、提优补差。三是保证了学生锻炼和活动的时间。“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常态化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等,这为学生开展学科兴趣活动、研究性学习、课外阅读、体育活动以及促进和弘扬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减轻学生作业与考试负担方面,“建立学生作业统筹和公示制度”“不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等,使得学生从繁重的课外作业中解脱出来;“不以任何形式强迫学生订购教辅材料”的规定,有效避免了学生因订购课外资料而导致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出现。对于考试,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考试次数、考试方式等做出明确界定,既减少了教师考试的随意性,也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和竞争压力。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方面,《基本规范》对“优化教学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情境教学”等。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和转变,只有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才有可能变更学生的学习方式,组织“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才能成为可能,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才有可能成为现实,“轻负高质”才能不成为一句空话。
编辑:白天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