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培养具备人本思维和科技伦理的人才
发布时间:2021-06-08 11:21 来源:人民网 A+A-
-分享-

许多高校的工科专业都按大类招生,类别的设置通常按照专业属性,将相近的专业聚类,成立类别下的专业群,打破了单个专业的边界。同时也考虑了本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聚焦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以问题领域为导向,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一般来说,工科专业大致可分为计算机与电气信息类、机械与能源动力类、化工材料与生物类、土木与环境类、航空航天类、交通运输类等。智能+为上述专业类赋予了新的内涵。每个类别之间,培养方案和知识结构有较大差异,每个类别内部,学生的发展方向也不同。许多高校采取“转专业无门槛”政策,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更优的成长环境,启迪学生的智慧,点燃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一般来说,四年的本科学习后,工科学生将具备通用能力、专门能力、工程能力等核心能力,为他们以后成为杰出的科学家、杰出的工程师、成功的企业家等打下坚实基础。

依据个人发展需要,工科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有三个:继续深造,以研究型大学为例,有一半以上的工科学生会继续读研,既可以选择在原有学科专业领域,还可以跨到相近或其他的学科,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第二个去向是到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就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第三个是自主创业,尽管现在这个比例不高,相信未来会有很大提升。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需求,学生需要具备通用能力、专门能力、工程能力等核心能力。大学通常有四类载体培养这些能力,即:数学、科学、技术、工程;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多学科和前沿专题;跨学科集成与创新。未来的工科人才需要更具备人本思维和科技伦理。需要保持开放态度和创新思维,不断挑战自我,终身学习,通过跨学科知识迁移开展探索实践。需要准确表达思想观点,有效进行人际沟通和跨文化合作。在应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生态、文化等结构性问题和挑战时,更需要系统思维、决策判断和领导协作。

(作者:王世斌,系天津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编辑:曲珈熠

相关阅读

小饼如嚼月,最抚学子心

10月6日这一天,是中秋节,也在国庆假期,两节上演“喜相逢”。当中秋的月明遇上国庆欢腾,今年的十一必定是阖家欢乐,举国同 ...

10-05 10:33山东教育新闻网

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 培育新时代齐鲁“大先生”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10-09 10:0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三策”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 ...

10-10 10:4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