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欠账”该如何补
发布时间:2021-07-28 10:08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刘婷婷 A+A-
-分享-

7月19日,北京市正式启动暑期托管服务。学校开展托管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辅导学生完成暑假作业、阅读和锻炼身体等。多位司法人员及法学专家表示,法治教育亟须从青少年抓起,通过培养提升法治意识,让青少年养成学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学校暑期托管班不组织补课、不讲新课,恰可以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补上法治教育这堂课。(《法治日报》7月26日)

  青少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规则意识生成、巩固和强化的黄金时段。《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作出规定,对未成年人应当开展预防犯罪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借举办暑期托管班这股“东风”,强化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算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不过,托管班毕竟只有区区十几天、二十几天,并且不是所有学生都参加,因此,开展法治教育,依然功在日常。

  在现实中,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还有不少阙如:师资力量欠缺,许多学校没有专职“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多为学科任课教师兼任;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虽然设置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却存在被其他“重要”科目占用的现象;讲授技巧偏弱,一些老师讲道德多,讲法律少;教材是什么,讲授就是什么,缺乏生动活泼的经典案例,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暑期托管班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被“占用”的问题,利用这个时期把欠下的法治教育“账”补回来,但并不能解决师资力量、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先天不足”。

  强化法治教育,对于主管职能部门,一方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监督引导,及时纠正各种“占用”法治教育时间的不良倾向;对于育人主阵地的学校,需要有的放矢,加强队伍建设,培育引进法治专业背景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各类主体也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新鲜的教育路径。

  比如,把法治教育嵌入其他课程,设置互动性质的法治游戏,排练法治情景剧,组织模拟法庭等,于无形间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树立“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人才理念,多邀请校外司法工作者、律师、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授课,让专业人士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刘婷婷)


作者:刘婷婷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小饼如嚼月,最抚学子心

10月6日这一天,是中秋节,也在国庆假期,两节上演“喜相逢”。当中秋的月明遇上国庆欢腾,今年的十一必定是阖家欢乐,举国同 ...

10-05 10:33山东教育新闻网

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 培育新时代齐鲁“大先生”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10-09 10:0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三策”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 ...

10-10 10:4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