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山东 > 正文
“双减”新政调查:教培大量转型 家长期待课外辅导回归理性
发布时间:2021-08-13 16:08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作者:王煜玲 孙悦琛 A+A-
-分享-

  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发布一段时间后,在社会各界的反响越来越大。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如何落实具体措施?教育减负的大趋势下,将给学校和家长带来哪些教育变化?作为减负政策的一大改革点,教培产业又该何去何从?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我省多地教培行业人士和家长,听听他们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和看法!

  山东全面排查校外培训机构

  停止审批学科类培训机构

  作为基础教育大省,山东在“双减”政策发布后迅速行动,从7月30日起省教育厅等三部门联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证照不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

  各市也纷纷响应落实“双减”政策。济南、青岛、潍坊、泰安、菏泽四市教育系统陆续发布公告,停止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以及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暂停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

  烟台、日照、滨州、济宁、枣庄等地市教育局先后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监督举报电话,以进一步规范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校外学科培训谋划转型

  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双减”新规出台后,受政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校外教育培训行业,以往着重于学科培训的机构很快瞄准素质教育转型,决心和行动表达得非常明确。

  8月8日,总部位于济南的大智教育集团举办了大智先锋体育开业仪式暨大智先锋篮球训练营发布会。按照规划,集团将从学科辅导“进军”体育板块,这也是山东本土培训机构中率先转型进军体育行业的代表。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双减”政策力度和影响虽大,但并没有对校外培训行业“一刀切”。记者采访了省内一些辅导机构,有机构负责人表示,在主管部门下发关于“双减”落地的具体文件前,暑期已经缴费的所有课程,正逐渐收尾。目前老师们的队伍相对稳定,教学管理等活动都是有序进行,后续也会根据相关落地政策积极调整或转型。

  来自淄博的一位培训机构负责人则认为“双减”政策恰逢其时。目前培训学校机构确实存在很多乱象,市场上有一些“黑机构”和一些隐藏在居民区里大大小小的私人补课班和小饭桌式的补习班,不仅证照不全,其补习质量也难以保证。这部分培训学校仅以谋求利益为第一位,缺乏教育情怀,每当提起辅导班,大家的印象可能就是很赚钱。在这样鱼龙混杂的情况下,确实需要出台政策对“黑机构”以及当前校外培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负面影响进行专项整治。

  王先生在潍坊高新区开设一家小型培训学校,他告诉记者,自己进入这个行业已经十年了,本次“双减”政策的出台是最严格的一次,随着省内“双减”逐渐深入实施,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他认为出路有两条,一是继续根据培训需求,向利用每天放学后的一点时间培训,夹缝中求生存;二是转型,转到什么方向他现在还没想好。这两条路都不会很好走,大机构都在积极转型,但对于小机构来说,最后可能只有停业。王先生目前想的是,暑假还有几个班,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未来怎么办等开学后再说。

  家长支持“双减”

  盼课外辅导回归理性

  对于这次“双减”政策,作为惠及群体,家长们也非常关注。

  “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各项辅导安排的满满当当,我们自己家的孩子周末时间基本上也都在上课。期望‘双减’政策能切实给孩子减负。”来自临沂的程先生表示对政策非常赞成,同时他也认为,“现在生活节奏快,大人们忙于工作,孩子们放假留在家里只能看电视、看手机,送到培训机构去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所以希望‘双减’不要一减了之,还要出台相关配套措施,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真正把孩子们的假期高效利用起来,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大环境。”


  在潍坊一所高校工作的李女士也认为 “双减”政策势在必行,而她本人可以说是先行者,在“双减”出台之前就提前实施了“自我双减”,一切缘于李女士与12岁的女儿妞妞日益紧张的亲子关系,让她不得不思索课外培训对于孩子造成的压力与伤害。

  “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曾经思路是比较开明的”李女士说,后来上了小学一年级,看到别的家长开始补课,一向淡定的她也焦虑起来,跟风似的给孩子报培训班,寒暑假也都在培训班中度过。随着孩子的成长,李女士对于教育的焦虑引起了孩子的焦躁与反抗,母女二人一度无法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李女士求助亲子教育心理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停止了一切培训,变焦虑输出为鼓励引导,经过一年时间才与孩子冰释前嫌,今年暑假,不再被培训困扰的妞妞突然自学起了画画,并在网络平台开通帐号分享,竟然吸引粉丝购买她的画作。妞妞的变化让李女士欣慰,她认为孩子的潜力无限大,而这种潜力只能拥有快乐的童年才能激发出来。过度补课会对孩子产生一种“就是你这门功课不好”的心理暗示,反而会加重孩子对该课程的抵触情绪。

  不上辅导班孩子课后如何学习?

  家长心中仍有焦虑

  “现在,不少家长缘于对子女未来教育前景的不确定性,患上了严重的‘教育焦虑症’,导致了中小学生的过度教育,其重要表现就是通过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以增加对未来所谓优质教育追求的安全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教授分析了当前家庭教育负担和焦虑。

  济南的王女士就有着这样焦虑,作为两个学龄儿童的妈妈,一方面她支持“双减”政策,另一方面又非常矛盾。

  王女士说,两个孩子每年的培训费用就要支出十几万。在她看来,如果关停培训机构,这笔钱倒是省了,但孩子的成绩如何保证呢?她告诉记者:“现在班里没有参加培训的孩子少之又少,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了培训模式,甚至在家长中间形成一种攀比的怪圈,就是你报五门课,我会报六门,他会报七门,仿佛只有多报班,才能取得更好成绩。”她觉得这种形成心理的原因,一方面是目前“唯分数”的教育评价机制造成,另一方面则是培训机构的刻意引导有关。

  “培训机构可以关掉,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我觉得培训需求还是有,后续的培训需求会不会转成地下或是‘一对一’的家教,会不会引发更高的教育成本。”王女士有所疑虑。

  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提醒,在校外培训机构面临强监管的背景下,一些机构减少甚至关闭了学科类培训业务,但是家长对于孩子提高成绩分数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因此,这种需求可能会外溢到家教市场,表现出一定“热度”。

  对于“双减”政策的后续实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表示,“双减”意见虽然具体明确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对真正解决问题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他建议:“要考虑如何满足家长和孩子对校外教育的多元化需求?一方面要政策来解决,需要多部门参与研讨制定,要有可实施性办法;另一方面要有社会各界形成合力,一些曾经形成的经验具有可借鉴意义,比如由地方政府举办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运用少年宫开展系列活动,利用好社区、所在地区的机关工厂资源,积极调动全社会来参与,来帮助教育、帮助家长,同时也帮助培训机构做得更规范,符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本要求。”

  “双减”政策的落地,是要调整优化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政策的落地实行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王煜玲 孙悦琛

编辑:周玉森

相关阅读

2025年全省普通高中校长培训班举办

7月29日-31日,全省高中校长培训班在济南举办。培训班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提升校长政策执行力和战略领导能 ...

08-01 08:45山东省教育厅

开始征集!全省青少年学生阅读荐书活动来啦

为充分发挥阅读在培育时代新人、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山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阅读书籍 ...

08-01 10:58山东教育发布、山东教育社

山东2025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场集中受理启动

山东省 2025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场集中受理工作今天启动,工作将持续到 9月12号。

08-02 09:48山东电视台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