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 榜样力量 | 史卫峰:甘做科研路上的“苦行僧”
发布时间:2021-08-17 08:30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7、8月刊作者:史卫峰 A+A-
-分享-


讲述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院长史卫峰

 

史卫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新发传染病病因流行病学实验室主任、学术带头人。2017年作为一线科技人员当选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2018年其团队被山东省委组织部评为“干事创业好团队”,2020年被山东省委组织部评为“抗疫榜样”,2021年被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史卫峰从事突发和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科研工作,已建立起国内领先的病毒基因组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先后参与甲型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肠道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国内外重大病毒性传染病防控研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承担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溯源与传播应急专项子课题、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围绕新型冠状病毒开展溯源与传播研究,快速解析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遗传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明确了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发现了蝙蝠来源的冠状病毒在剪切位点具有与新冠类似的氨基酸插入,为反击西方政治家提出的新冠病毒“人造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新冠病毒溯源具有重要意义。累计在国际顶级期刊Lancet(《柳叶刀》)、Nature(《自然》)、Cell(《细胞》)等SCI期刊发表论文98篇,影响因子超过940,被引超过30000次,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并列)发表科研论文63篇。近5年,主持/参与“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4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2017年获第十一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019年以首位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我出生在泰安宁阳县的一个小村庄,父母开了一辈子小卖部,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他们都是凌晨4点多起床。学习上父母从来都不管我,也没有时间管我,但他们积极乐观、吃苦耐劳、乐于吃亏的生活态度对我影响很大。后来,姑姑、表哥先后考上了大学,有的学了医学,有的学了生物科学,这对我考大学时的专业选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读大学以后,因为想出国深造,我在英语学习上投入了较多时间,对于大家比较发愁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我第一次就考了88.5分(满分为100分)。读硕士期间,我阅读了很多英文文章,读不懂时就主动联系作者,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提升了英语水平,这些都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在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并不是传染病,但学到的很多知识可以应用到传染病研究上,硕士毕业到泰山医学院工作后,我就把研究方向转到了传染病研究。2009年我有幸到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博士毕业后回国工作。当时,我既不是副教授,也没有国家级科研项目,是地地道道的科研草根、新手,那时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能够在几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后来通过朋友介绍,我与中科院合作,回国不久就做出了一个重要成果,这才逐渐被领域内的专家熟知,有了一定影响力。

科研之苦,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就无法真正体会。自我2006年转入传染病研究领域起,先后参与甲型流感病毒、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传播与遗传变异等研究工作。特别是在从事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期间,我们住在宾馆,连续多日高强度工作,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才回去休息,最后一天直到凌晨5点,天都亮了,我们还没回宾馆。

与病毒“死磕”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每一次的收获又让人倍感欣慰。团队通过将病毒基因组序列与宿主生态学信息相关联,证明活禽市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原因,对于降低人感染H7N9和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风险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我们率先提出了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动态重配规律,这一规律被后续发生的H7N9疫情所证实,我们还进一步发现动态重配规律适用于解释H10N8等其他型别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同时我们提出了携带H9N2禽流感病毒的家禽作为新型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产生的孵化器的学术观点,突出了H9N2亚型在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还开展了我国禽流感监测预警研究,揭示了新发感染人的H5N6禽流感病毒重配规律。

另外,通过对我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禽流感病毒监测和遗传演化研究,我们发现,2016年以来禽流感病毒阳性率下降至12.73%,这表明我国针对禽流感病毒所做的综合防控措施对禽流感防控发挥了作用,突出了持续主动预警禽流感病毒的必要性。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身为新发传染病的研究人员,我不可能置身事外。早一天明确病因,建立检测方法,就少一分传染概率,早一天研制出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就能挽救更多生命。大年初一,我便赶回实验室带领团队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研究工作。

作为科技部溯源团队成员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官方合作伙伴,我们主要负责对国家疾控中心获得的我国流行的及近期输入我国的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为了尽快将有价值的新型冠状病毒信息传递给国内、国际社会,我带领团队成员加班加点。虽然实验室距家不足200米,但为了节约时间,我连续几天吃住在实验室,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之后,累了就在实验室里简单休息片刻,之后便继续投入工作中。我们先后向国家疾控中心提交了100余份疫情研判报告,其中部分报告直接转给国家卫健委主要领导审阅,为研判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与变异提供了理论依据。我还受邀参加金砖国家新冠疫情信息交流会,对新冠病毒自然起源和全球疫情发展进行了科学解读。

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的背后,离不开科研攻关的持续推进。我们团队承担了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溯源与传播应急专项子课题、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围绕新型冠状病毒开展溯源与传播研究。我们快速解析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遗传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明确了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提出了新冠病毒可能使用ACE2作为受体,并将研究得到的3条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于2020年1月12日与世界卫生组织分享,受到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赞赏。我们发现了蝙蝠来源的冠状病毒在剪切位点具有与新冠类似的氨基酸插入,为反击西方政治家提出的新冠病毒“人造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新冠病毒溯源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5月,该成果发表于Cell出版社的Current Biology(《当代生物学》)杂志,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我们还提出欧洲在新冠病毒全球扩散过程中发挥了“震中”作用,揭示了新冠疫情发展成为全球大流行的时空特征以及国际航空运输对病毒传播的促进作用,为全球疫情防控,特别是为通过科学制定航空运输策略限制新冠病毒全球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另外,我们高通量测序获得200余条山东省新冠确诊病例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揭示了山东省新冠病毒的流行规律和遗传特征,研究成果多次在山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中公布。

2020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指出,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我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接过校(院)给予我的重担,担任校(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我尽心尽力为学院谋发展,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校(院)与省疾控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学院正式更名为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为学院快速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机会。在我的积极联络与沟通下,校(院)与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学院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更高平台,为打造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打下坚实基础。

科研之路绝非一帆风顺,为了得到一个实验数据,常常需要反复实验数十次、数百次,甚至不惜推倒重来,这一过程很容易消磨年轻人的意志,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团队的年轻人,我不是他们的“上司”,而是他们的引路人,用不服输、不认输、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感染他们,引领他们前进。

自2005年入职以来,教师这个身份已经伴随我近20年,无论科研、管理工作有多忙,我始终坚持走上讲台给学生上课。在我看来,如何激发学生课堂兴趣至关重要。为此,我常常将科研一线的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将学术前沿的典型案例穿插进知识讲授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也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引领,将公卫人抗击疫情的先进典型事迹、感人故事融入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责任担当和砥砺报国的初心使命。

作者:史卫峰

编辑:扈美辰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